【我们这五年】自动化学院:智慧航行中的融合与裂变
作者:吴明彦来源:自动化学院 责任编辑:蔡亮 蒋文洁 罗杰发布时间:2024-10-30浏览量:

五年来,自动化学院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学院“12345”发展思路,努力凝练“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和“学科竞赛实践育人”两个办学特色。即,坚持一条主线:高质量发展;办好两件大事:应用型人才培养、博士点建设;建好三支队伍:教学队伍、科研队伍和管理队伍;努力打造四个一流:一流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一流专业(3个自治区级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和一流教材;抓好五项工作:学科专业建设、团队平台建设、校企合作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风学风建设。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

五年间,学院党委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先后与30多家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框架协议,并加强党建联建。同时在院内逐步建立四级党群联动中心:在学院党委建立战略中心,整合校内外各类资源、平台,做好顶层设计;在学院党政办建立调度中心,做好“党与政”“师与生”的统筹、协调;在10个基层党支部、4个基层教学组织及9个科研团队建立引领示范中心,发挥好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在47个学生团支部、班级建立党员服务中心,做好“党建带团建”“党员带群众”的传帮带服务工作,逐渐形成对外打造“红色朋友圈”,对内构建“党群联动服务圈”的“党建+业务”双向融合的党政联动工作机制。学院基层党组织先后获得多项荣誉称号:家电维修服务队学生党支部获批三星级高校基层党组织;科研创新团队党支部入选广西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本科生第三党支部获批学校第二批新时代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

自动化学院与柳州卷烟厂党建共建

学生学科竞赛证书


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不断深化“多主体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体系

五年间,学院不断整合校内外资源,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强化课内外实践活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思政”育人格局,初步建立以项目驱动、多主体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学生共获国家级奖项160多项,省部级奖项400多项,并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中获得2项国家级铜奖,取得新突破,逐渐形成赛创结合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机制。

学院就业与专业背景匹配度高,平均就业率保持在85%以上,考取硕博研究生学生数达百余人。学院实践育人品牌“家电维修服务队”始终凭借在校所学积极回馈社会,共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20多场,义务维修家电近2000件,惠及群众4000多人,维修家电价值达20多万元。学院青协多次被评为校级“青年志愿者活动先进集体”。学院团委曾获“广西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炼爱”辅导员工作室获批全区高水平辅导员工作室培育建设项目。

学院培育了《电气控制及PLC》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取得自治区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广西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国家规划教材立项1项。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得专家进校考查审核资格。

《电气控制及PLC》课程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聚焦地方产业发展,努力搭建高级别学科专业平台

五年来,学院重点围绕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等传统优势产业,智能终端及机器人等新兴发展产业,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等校级一流学科,以及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重型车辆零部件先进设计制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广西汽车零部件与整车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学科专业平台,着力将人工智能、智能感知与控制、新能源控制技术等应用于企业的生产与管理过程,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培养硕士研究生500多人,成功申请发明专利50多项,师生发表SCI论文360篇,其中《Nature》子刊1篇,《Advanced Materials》封面文章1篇,影响因子13.4(IEEE TFS)论文1篇。科研成果转化50多万元。2024年协办第五届全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大会,第二届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国际学术会议(ITCCT2024)、第二届国际电力储能大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南六省(区)第 40 届学术年会;2023年协办物联网与云计算国际学术会议 (IoTCCT 2023);2021年协办第五届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第十五届中国物联网(传感器网络)学术会议(CWSN2021会议);2020年协办“第九届数据驱动控制与学习系统会议”(“DDCLS”20)国际会议、CCF YOCSEF桂林“工业互联网赋能柳州智能制造创新发展的落地途径”技术论坛等重要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单位 fbdw

上一篇:【我们这五年】共青团3522vip浦京集团官网委员会: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下一篇:【我们这五年】体育学院:党建引领促发展 凝心聚力谱新篇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