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学校坚持以学科为龙头构建科研平台,瞄准学科前沿和地方经济与行业需求,结合学校“十二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加强校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实现了科研成果从量的积累到质的转变,学校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以重点学科、重点科研平台建设为突破口,发挥重点学科、重点科研平台在学科专业建设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推动优势特色学科群的形成和建设。充分发挥学科群的合力,整合科研资源,冲刺申报更多的重点学科、重点研究平台,努力实现学科群体和学科、研究平台个体的良性互动。
目前,学校有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二级学科硕士点从2008年的5个增加至21个;新增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13年3月,经自治区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成为2013—2018年立项建设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土木工程3个一级学科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建设学科,工商管理、控制科学与工程、数学3个一级学科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建设支撑学科。
五年来,自治区高校重点学科从2个增加至9个,9个学科获2014—2018年广西高校重点学科立项建设,获批4个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学科建设成效明显,实现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广西高校人文社科基地零的突破。新增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2个广西重点实验室、5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培育基地,获批2个广西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参与共建5个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在与企业合作共建研究平台中,注重研究项目跟进,联合申报科研课题,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在共建研究平台进程中,校地、校企实现双赢,为共建平台不断注入动力。2008年至2014年,国家级项目年立项数从3项增加至13项,2014年进校科研项目总经费是2008年的1.76倍。2014年,学校纵横向科研项目立项数为147项,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同比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增加了50%,同比2008年增加500%。
学校积极贯彻落实广西发明专利倍增计划,根据学校实际制定相关二级学院的发明专利申请任务指标;加大服务力度,组织相关二级学院与专利事务所对接,指导相关二级学院举办多种形式的发明专利申请讲座或座谈会,提高学校师生的专利意识,鼓励师生整理科研成果申请专利。
2010年至2014年,浦京集团共获广西科学技术奖18项、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6项、市级科研成果奖20项。获专利授权294件,其中74件为发明专利,210件为实用新型专利,10件为外观设计专利。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13项。专利许可、转让11件,收益25.8万元。出版学术专著29部、光盘著作39部,被三大检索等权威机构收录论文700多篇。2013年1人获第十二届广西青年科技奖。近五年来,5篇论文获广西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110篇论文获柳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
学校立足广西特别是柳州经济产业和社会发展需求,凝练学科研究方向,密切产学研合作。重视标志性科研成果产出,与地方企业开展积极合作,努力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来,浦京集团举办各种类型的学术报告215场,承办了201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柳州市活动启动仪式、第二届广西发明创造成果展广西高校板块展,组织项目和人员参加了十多场科研成果展示、对接、洽谈会。活跃校园学术氛围,扩大学校社会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