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科竞赛为抓手,推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时间回溯至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柳州调研,先后看了一家老牌工程机械企业和一个“新晋”的“网红食品”产业,那便是柳工集团和螺蛳粉生产集聚区。
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带领我们回顾了这一重一轻、一个老牌一个新兴这两大产业的发展历程,看似迥然不同,实则内核相通。柳工集团坚守技术创新和品质提升,创造了工程机械行业的诸多“第一”。现如今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建立起全球研发中心,向绿色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进军。
依靠新奇口味推广、预包装技术和直播带货销售,传说中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螺蛳粉,正在从柳州小巷飘向各家各户,上演着从地方产品蝶变为网红食品的传奇。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两大产业的关注在向我们传递着一个信息,那便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也是总书记在“十四五”开局起步之时向我们发出的“创新”动员令。
在这“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作为研究生应直面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所衍生的机遇与挑战,主动将自己练就成为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研究生要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除了需要具备理论知识与科研能力,还需要做到独立思考与团队协作、面向社会与敢于创新、视野广阔与知识交叉,而地方应用型高校研究生创新精神的培育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则是通过学科竞赛这一有力抓手。学科竞赛逐渐成为凝聚校内外导师合力的纽带、协同校企一体化育人的平台、促进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链条、帮助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联合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举办了“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让我们来看看2021年设置的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电子设计竞赛、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以及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等十大主题赛事,可谓是异彩纷呈。
同时,学校紧密结合地方发展战略及行业企业需求,在以上大赛基础上面向各二级学院立项了如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大赛、中国大学生方程式系列赛事、英语翻译硕士全国口译大赛等学科竞赛项目。学校为研究生参与学科竞赛提供智力及技术支持、资金与服务保障,以学科竞赛为有力抓手,以校企合作为平台齐抓共管,引导研究生参与高水平学科竞赛,提升研究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推动应用型高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为了将思维激发与意识培养融入到研究生教育的全员、全方位与全过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学科竞赛的“出圈率”到底有多高吧。
3522vip浦京集团官网研究生学术论坛组织各类竞赛指导教师将赛前申报、过程指导与经验总结凝练成为系列学科竞赛交流活动;在研究生劳动教育实施细则中,参加学科竞赛或创新创业类竞赛,可以认定相应的劳动实践学时;研究生主持的创新项目可以将高质量的学科竞赛成果作为结题条件之一;获得较高等级的学科竞赛奖励也已经成为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术之星等评选的有利条件;获得省部级一等奖以上学科竞赛奖励,也能够达到申请硕士学位的科研要求之一。诸多利好形势下,学科竞赛逐渐从单个问题的“点”,联结成为学科交叉的“线”,依托企业项目及创新课题的“面”,组合成“思政-项目-竞赛-创新”滚动发展的“体”。
弗吉尼亚大学创业家Saras Sarasvathy提炼出创业思维五大原则为:从拥有的条件出发,从自己能做的事情做起,拥抱不确定性,生成团队和创造未来。那么准备参加学科竞赛的同学们,也需要做好这些准备。
首先,从拥有的条件出发,善于利用资源,从官网、导师推荐等渠道搜集竞赛信息,借助校内导师、企业导师及竞赛指导教师三导师指导机制,依托课题组、企业项目、创新课题等平台,充分认知资源、生成目标。其次,从能做的事情做起,研究生入学时就要着手做好科研规划,从自身已有研究积累中找到与竞赛项目的结合点,以此为契机做深做实、做出创新,甚至可以将其作为学位论文的选题方向。然后,拥抱不确定性,很多竞赛需要较长时间的封闭式比赛,综合考验研究生的理论分析、动手实践、写作报告、心理素质与组织能力,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永远不要等到做好一切准备才开始行动,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要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成长的魅力。最后,生成团队,我们鼓励学科交叉相融,支持各学院研究生建立科研学习共同体,以理工科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加上文科研究生的写作能力、辅之计算机类研究生的制作能力,打好组合拳,向高水平学科竞赛奖项奋起直追。
如今正值很多研究生学科竞赛报名与初赛时间,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关注,积极参赛。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希望同学们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不断奋力前行,提升创新意识与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