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实现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立足产业发展最前沿,紧跟技术变革新趋势,全面推广“‘双一流’高校+地方高校+行业头部企业”的“校校企”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以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为抓手,引导学科深度融合柳州市产业特色和需求,提高学科前沿领域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生产服务业需求适配度。
2.整合全校研究生教育资源,指导各培养单位申报自治区研究生教学成果等次评定。突出培养特色,注重产教研融合,力争实现自治区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特等、一等等次的突破。
3.结合学校博士点建设专项工作,加强和“双一流”高校、对口支援单位的合作,推荐优秀导师遴选兼职博导并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25年计划新增10名兼职博导,新增招收培养博士生12人。
4.拓展中外合作办学路径,提高赴国外和来华交流的人员规模和质量。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进行互换互访,2025年组织约10名研究生赴国(境)外进行3个月以上的专业学习。
5.以学科竞赛为抓手,提高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完善“校-院-负责人-指导教师”四级管理模式,优化各方资源,全员形成合力,提高参赛成效,力争省部级及以上奖项增长10%,提高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贡献力榜单排名名次。
6.提升就业指导服务,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深入实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进一步加强对研究生职业规划和就业工作的指导,多举措多渠道为毕业生服务,确保研究生就业形势总体稳定,2025届毕业研究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不低于92%。
7.完善全方位宣传、全员参与的招生宣传机制,提高招生质量。构建学校、二级学院、导师、管理人员等全员参与的研究生招生宣传体系,拓宽网络宣传渠道,有组织地开展校内外宣讲,实现研究生生源提质增量,第一志愿录取率达40%,研究生规模进一步扩大。优化招生指标分配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加强过程管理,提高人才选拔质量。
8.坚持“以评促建、服务发展”,按照国家通知要求,扎实做好第二轮周期性合格评估参评5个学位点的自评工作和抽检工作,开展第六轮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工作,提升学位授权点学科建设水平。
9.坚持分类培养理念,组织各培养单位全面修订2025级研究生培养方案,落实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建立产教深度融合的课程新体系。加强案例库建设,抓好案例建设“小切口”,做好案例育人“大文章”,服务专业学位发展大局,服务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积极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深度赋能研究生培养体系,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数智化水平。
10.面向各学院领导班子、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委员、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不同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位法》学习或培训活动。按照规定启动学位评定委员会章程、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学位授予标准等规章制度的修订工作,及时进行修订完善,确保各项规章制度与《学位法》相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