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本磨练的书
提到黎文的中学生活,可谓是一言难尽。生于农村的黎文,由于家庭生活条件的制约和经济条件的原因,他不得不常常跟着父母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要上学读书的他,时时迫于无奈而频繁转学,仅仅在6年的中学阶段里,他就转了6次学,初中和高中各三次,在6所不同的学校学习过。辗转于不同的环境里,学习与生活的习惯的改变和老师教学方法的不同,并没有成为他转学的障碍。每一次转到新的学校后,黎文总是以最快的方式和速度去接受老师的教学风格。那些陌生的同学面孔在不到一星期的时间内就全部变得熟悉。“在中学里,什么样的生活环境,什么样的学习环境我都经历过,它们不仅是我人生的一种磨练,更是我人生的一种财富。”
1986年6月,黎文收到了广西工学院机械系的录取通知书。怀着对大学的无限向往,他踏进了大学的校门。面对着眼前的大学和理想中大学差距太远的现实,黎文激动的心情顿时凉了半截。当时的工学院教学质量水平称不上一流,学校的名气和名声在全国也排不上名,为了在这所平凡的学校学习不平凡的知识,一进大学的他就给自己定了三个目标:不谈恋爱,不买衣服,不看电影。
初中的各种不同生活环境造就黎文养成了一副能伸能曲的性格。大学时,在这种性格的支配下,黎文很快就静下心思极力投入到平常生活的状态中去。大学期间里,黎文始终丝毫没有动摇心中的信念:认真听课,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上课时,他总是坐在前排,专心记下老师讲的每一个的重点,课余时,他基本都是呆在宿舍看书。从小在农村养成了节约的习惯,直到大学,他都一直保持着昔日的这种好习性,四年里,他没有买过一件衣服,也不曾踏进电影院半步。
四年的大学生活里,黎文基本都是在“上课+自习”度过的。若要说是工学院造就了他这样的生活方式,还不如说是中学时生活于不同环境的那段时间把他培养成勤学珍惜时间的习性。他总结了自己:感觉我的人生经历就像一本厚厚的书,故事刚开始曲折,走过之后,有点柳暗花明的感觉。中学阶段锻炼了我艰苦耐劳的性格,使我的毅志力更加坚强。真的很感谢父母为我做了那么多,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里,我几乎没遇到过任何困难,学习都是很顺利过关的。
在机械中不断探索
1990年7月,毕业后的黎文由国家分配到:柳州市一个拥有几十人的街道集体小厂工作,该厂生产的主要产品是汽车心脏零部件----化油器。上班第一天,他被安排跟师傅做计件车工,以后的每个月都有25.5个班的生产任务。那时厂里有个规定:超额完成任务的,没有任何奖励,但可以在剩余时间里去跟其他师傅学习维修各种机床和工艺装备;若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按时完成任务,则厂里要通报批评。由于从事的是自己所学的专业,黎文在工作时如鱼得水,他常常充分利用余下时间到各个车间学习,遇到不懂的,虚心向他人讨教。这样的工作状态,一直维持到了1992年。在这两年时间里,他几乎把所有岗位的各种机床的计件工作全干过了-------有普通车床,六角转塔车床,立铣,卧铣,刨床,锯床,钻床,磨床,而且他还学会了基本的机床维修。由于厂中效益不景气,1992年6月,黎文下岗后来到深圳奋成玩具服装有限公司,跟从两位香港模具师傅开始学习塑料模具的制作工作。学习时,师傅要求他独立完成车、铣、刨、磨、线切割、电火花、钳工、试模、修模等全部工作。对于有过在机械厂工作两年经验的黎文来说,独立完成这些任务并不吃力,仅在半年时间里,他就把相关的技术学得炉火纯青。1993年,在深圳艾美特公司的模具厂从事塑料模具设计及制造和管理工作,随从三位台湾模具师傅深入学习塑料模具设计和制造,力求把相关模具工艺流程学得精益求精。
活到老,学到老,这个爱好特点在黎文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毕业后的四年里,他一直都在不断学习,大学里学的是机械,工作后接触的也是机械类,业余时间学习的还是与机械相关的知识,机械与他已经结合为一体。生活离不开机械,黎文的生活也离不开机械。
1994年底,黎文回到了那个曾经培养自己4年的城市----柳州。在这里,他成立了个体户----柳州市奋达模具厂,主要承接中高档塑料模具设计制作。模具厂在黎文的带领下,规模越来越大,生产的配件种类由单一逐渐走向多样化。经过10年有规划的经营,于2004年模具厂改为柳州奋达模具有限公司,公司不仅从事工艺装备设计制作,还生产工程机械配件和农机配件。2008年,公司与国家示范性重点院校------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经营管理学校工业实训中心,同时黎文还兼任实训中心主任。该中心为学生和老师开创了实习、科研、外接培训等基地,还让学生在学校基地里操作各类机床加工产品供给一些主机厂。2010年,黎文在百色新山铝示范园内设立了广西田阳奋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铝类汽车零部件及农机配件。2011年底时,又与河池学院联合建立工业实训中心,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到现实工厂实践操作各类机械设备的机会。2012年5月,奋达又开始进入了全新的行业----农机生产,目前已经研发和制造出当今国内外还没有的一种全新耕地机械,对沿用了几千年的犁耙耕地等工艺也许是一种革命性的提升,目前该产品已经经过不少农业农机方面的院士专家的现场使用和农作物收成比对的认可,很快投入市场。
“从大学毕业上班第一天开始,我一直连续操作各类机床15年,几乎把现在机械类企业的机械设备都操作过了,感觉自己还是在干基层工作,还在创业之中。我希望我和员工能利用一些机会学习更多的知识来拓宽视野,我和员工们非常珍惜在模具公司的工作,操作机械就是我们的乐趣之源。”
人生是台机械
往机械方面前行,这个方向很早便开始根植于黎文的心中。大学毕业到现在,他已经在机械领域打拼了22年,无论风霜雨雪,无论严寒酷暑,十年如一日,几乎没有任何的休息时间,没有假日,每天都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平均每天上班时间达12-14小时。他常常开玩笑说:“如果按每周工作40小时计算,我现在22年的上班实际工作时间相当于正常人们上班的45年,加上 23时岁大学毕业,那就是68岁,我应该早已经达到退休年限了。”
身为董事长的黎文,有时间时常常到车间慰问员工,午餐时也经常与员工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在员工们眼里,他不像一个老板,更像一位慈祥的长辈,和蔼,可敬。
最令黎文难以忘怀的一件事是在在深圳艾美特工作期间,当时他已经是该模具厂主管,负责全厂的技术设计,同时还带一个组的员工做实际制作。有一次,在用手工抛光一副扇叶塑料模具时,当时由一位台湾师傅的指导,黎文一个人花了近30天时间才抛光好了这整幅模具的型腔。每天都很累,双手又脏又酸,手指全部麻木,几乎快断了,没有任何知觉。黎文终于忍耐不了为什么只有自己独自一人受苦受累,于是向老板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最后,台湾老板及师傅们抛给他一句话:“世界上没有公平一说,合理就是锻炼,不合理就是磨练!”
无论是为别人打工,还是现在别人为自己打工,每当遇到各种困难时,黎文便会想起老板和师傅的那句话以此来告诫自己:任何困难都是用来磨练自己的。
其实能学自己喜欢专业的人不多,又能从事所学专业工作的人也不多,且能从事自己所喜欢专业工作的人更少,一辈子开心地干着自己喜欢和所学专业的工作,那是一种幸福。从机械中来,又回到机械中去。黎文的人生也是一台一直都不停运转的不锈钢机械,吱吱唱着愉悦的歌谣,吱吱又不停在工作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