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绘蓝图 激情谱新篇
——记校友张华途
张华途,92级土建系校友,现任来宾市校友会会长、来宾市城乡规划设计院院长。
他积极投身 “三求” 惠农工程及城乡风貌改造一线,3年来,他几乎走遍了我市的950个村屯,全力做好规划调研、资料收集、方案设计、规划审核,确保了村屯规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为我市在全区率先高质量完成村镇规划集中行动和风貌改造工作任务做出突出贡献。他为城市规划和项目建设呕心沥血,全力做好工程测量、规划、设计、培训及技术指导工作,曾经带领工作人员日夜加班,仅用5天就完成了“引水入城”项目引水渠10.8公里、城区“四湖十三渠”50公里共7033亩用地的红线图出图工作,先后为来宾城市建设绘出城市用地红线图上万份,为全市城乡规划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他被评为自治区城乡风貌改造二期工程先进个人、来宾市“三求”惠农工程先进个人。
他用数据为城乡发展做嫁妆,用线条与色彩展示技术与艺术的绝佳组合,以图纸与模型彰显规划与建筑的完美融合;他常常告诫自己,“起点决定高度,标准决定水平,要给城乡发展留精品、留空间、留余地,不留遗憾”;他恪守规划人的职业道德,不畏权、不媚钱,率先垂范、勇于创新,构筑了一幅幅科学合理的规划蓝图,为全市城乡规划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就是现年38岁的来宾市城乡规划设计院院长张华途。
近几年来,张华途按照创先争优活动部署, 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切实把活动要求融入到具体工作中,带领全体干部职工,用锲而不舍的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全力做好项目工程测量、规划、设计、培训及技术指导等工作,认真规划、设计着城乡发展的蓝图,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规划人的责任与追求。正是他这种精神和突出表现以及取得的显著成绩,张华途同志被评为自治区城乡风貌改造二期工程先进个人、来宾市“三求”惠农工程先进个人。
3年来,张华途几乎走遍了来宾市的950个村屯,进行规划调研、资料收集、方案设计、规划审核,确保了村屯规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率先高质量地完成全区村镇规划集中行动的工作任务。
为又快又好推进项目建设,张华途加强对项目建设的指导和服务,制定重点项目建设工作责任制,做到重点项目出图随到随办、特事特办,定点放线、验线随叫随到。2010年3月,他带领城市规划综合技术服务中心全体技术员日夜加班,仅用5天就完成了“引水入城”项目引水渠10.8公里、城区“四湖十三渠”50公里共7033亩用地的红线图出图工作。
2010年初,为了加快推进城乡风貌改造工作,他带领本院技术员不惜放弃休息时间,从正月初八上班第一天起,利用双休日对高速公路沿线村屯的农家房子进行实地丈量,计算改造面积、设计改造效果图和预算改造造价。仅用两天时间,就拿出了3套不同的改造方案。作为技术指导小组的负责人,在城乡风貌改造工程施工的7个多月的日子里,张华途带领10多名技术人员始终与市直机关各单位战斗在一起,每天分赴高速公路沿线的各个村屯,对施工队伍进行现场技术指导。晚上还要加班加点完成手头上的其他工程设计任务,200多个日子里,早出晚归、日复一日,从调查摸底、测量规划、方案设计、施工培训到宣传发动、组织施工、技术指导、督促检查的所有环节从未间断。他进驻的龙旺屯的改造从开工到竣工,仅仅用了20天,保证全区城乡风貌改造第二期现场会在龙旺的胜利召开。同样是只用20天,由他组织实施的良江镇桥贵屯的改造也得以圆满完成。
在全市实施的“三求”惠农工程建设中,按“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的建设原则,张华途组织人员对首批市级的示范村进行测量、规划和设计工作,仅用一个星期时间就跑遍了六个县(市、区),完成了外业的测量工作,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规划设计工作和壮、汉、瑶三个民族风格九个戏台的方案及施工图设计,以及壮、汉、瑶三个民族风格六个综合楼的方案和施工图设计工作,并通过了自治区建筑专家们的评审,获得了专家及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同时,他还到各县(市、区)对村级干部及施工人员进行工程识图和施工安全,施工质量控制、施工操作工艺、施工注意事项等进行全面的培训,培训人数达1600多人;在建设过程中,下到各县(市、区)进行质量巡查,提供安全、质量、和技术指导服务。
在2010年6月份我市遭受严重洪涝灾害时,张华途积极投身抗洪救灾第一线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第一时间组织本院的技术骨干,对洪灾中被水侵泡的房屋及构筑物进行安全鉴定,共鉴定房屋200多栋,及时形成鉴定报告供领导做决策;积极参与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参与吉利、山背安置活动板房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持,按时完成板房的搭建;组织本院精干力量,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实验中学的灾后重建规划及学生公寓楼的建筑设计;加班加点完成吉利、山背灾后新村的测量、规划设计、建筑方案设计、建设投资估算等建设前期工作,为异地搬迁赢得宝贵时间。
凭着对城乡建设事业的挚爱和执着,张华途以拓荒牛的精神,用青春与智慧描绘蓝图,用热血与汗水为新来宾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