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斌,重庆市人,2003年7月于广西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系毕业,现为柳州日报社记者。
李斌在毕业时的《自荐书》上写着这么一句话:“自信我的新闻能力能够与新闻专业本科生一比高下。”这样的画从一位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口中说出来,是要有一定的资本作为支撑的,下面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李斌自信背后的支撑点。
九十年代后期,全国各大高校纷纷扩大招生人数,以前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一下子“普通化”,普通化的结果导致大学毕业就业压力增大。李斌于1999你那考进广西工学院,面对未来的形势,他自然再明白不过了。他想到的第一个问题是:现在大学扩招,这久意味着几年之后的就业竞争一定很残酷,要想在残酷的竞争中笑到最后,一定要有过人的地方,如果一位学生既有过硬的工科专业知识又有写作特长,那他无疑会更受到单位的青睐。
李斌说,自己从事写作,其实是为了自己以后能够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他否认涉及写作完全是兴趣问题。他说,我们的父母辛辛苦苦地送我们上学,
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他们当然是希望我们可以找得到一份好得工作,而我们也不希望参加工作后每次回家连几斤水果都买不起,所以在写作方面有所作为是我追求的目标。
广西工学院是工科院校。未设中文专业。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只有学校的选修课和晨光文学社、院报学生记者团。李斌进了晨光文学社和院报学生记者团,他最早锻炼写作的舞台是《广西工学院》报。初进社团的李斌也有着一般人所遇事之初的陌生和失落,他并不知道哪些稿子有必要写,哪些不必要写,哪些稿子有价值,哪些稿子没有价值。他虽多次投稿仍没有结果,但他写得多了,也就慢慢找到了门路,他说,“从一个无知的领域到对这方面有所了解,我懂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写新闻稿,要知道哪些事件是有必要写得、哪些事件可写可不写、哪些事件是绝对不必要写得。对这方面有了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是我入门的开始。举个例子:我们学校有位同学写网络小说拿了很多的钱,这件事对别人来说,或许只是一个让人羡慕的谈资,而我认为一个工科学生在写小说,并且拿了这么多得钱,把它写出来就是新闻了。”通过这样的认识,李斌也就开始有了一些简讯发表,并且有许多热心的老师给他指导,只使他的写作水平提升的很快,没过多久,他就成了一位真正的学生记者。当上了一名学生记者,李斌不但信心来了,热情也高涨了起来,对新闻事业更加积极主动了。每当学校有什么活动,他都要赶到现场,记下活动的一点一滴,然后写成新闻投给院报。李斌知道,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以后积累资本,为此他全心投入。白天的时间抽不出来,他就利用晚上的时间来写,当同学们在宿舍里开“卧谈会大侃特侃时,他却一人点着蜡烛在写稿。所谓天道酬勤,勤奋让他迅速成为校报的领头人物。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每期校报上,他得文章都最多。后来。他当上了学生记者团的副团长、团长。
在广西工学院第三届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上,李斌依靠自己多方面的才学,获得了征文、书评、影评三项一等奖;除此之外,他还获得了手抄报二等奖、摄影三等奖。他是这届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上个人奖项收获最多的。
谈到对新闻工作的爱好,李斌说,作为一个工科大学生,从理工专业转向新闻专业,光讲勤奋是不够的,这需要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李斌说:“我热爱新闻不亚于爱我的恋人,我发誓一定要成为一名新闻记者。”虽然说要成为一名新闻记者成了他心中所追求的目标,但真正实践起来却不容易,因为从事新闻工作首先得具备新闻专业的素质,李斌学得不是新闻专业,也没有学习过这方面的课程,怎么办?李斌的方法是:到学校图书馆借有关新闻、摄影方面的书籍,自己学习消化;他还省吃俭用积累了一千多元购买了一部调焦相机。有了这些准备之后,他开始积极的捕捉校内外的新闻,并向校外报刊投稿。学校期间,他又两个暑假是在柳州市里跑新闻度过的,那时,他每天早早起来,背着相机,骑着自行车满市里转,发现新闻,就记录下来,然后写成稿子向报社投。他凭借这种“业余精神,新闻灵感不断涌现,用稿率也越来越高,各报刊的编辑也喜欢选用他得稿子。发表的文章多了,各报刊也开始看重他了,柳州日报聘请他为通讯员,《南国日报》也聘请他为“小记者”。
李斌的成绩,普遍获得了媒体的认可,2001年度他先后获得《柳州日报》颁发的“积极通讯员”一等奖、《南国日报》“先进通讯员”称号、《广西工学院报》“优秀学生记者”特等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等。
“自信我的新闻能力能够与新闻专业本科生一比高下。”我们终于理解李斌说这句话的底气所在。到他毕业时,好几个不错的单位都有意聘用他,广西工学院也有意要他留校工作,但是他热爱的是新闻工作,他回绝了这些单位的好意。2003年4月。柳州日报招聘记者,在130多名应聘者中,他名列前茅,当他抱着厚厚一沓发表过得作品参加应聘时,立即得以录用,报社还要求他5月份就开始上班,当时离毕业还有两个月哩!
有了自己喜欢的工作,李斌开始满怀激情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在部门20多位记者中,他得月发稿量经常是最多得,月度“好新闻”量也是位于前列。2004年,毕业未到两年的李斌就因部门年发稿量第一而获得了“敬业奖”,年终考评为“优秀”,在柳州日报这样一个人才济济的新闻群体中,已实属不易了!
(作者:孙祖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