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柳滨,男,43岁,2013届继续教育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校友。丘柳滨校友是广西汽车集团首席技能专家,高级技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曾多次在国家级、省级、公司级国家级技能大赛中获得金奖,先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知识型职工优秀个人”、广西壮族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七届技能大奖”、广西壮族自治区“技术能手”、广西壮族自治区“十大金牌工人”、五菱集团“劳动模范”、五菱集团“十佳青年”等荣誉称号。在2006年全国第二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中,以精湛的铣工技术理论和娴熟的操作技能,获得了铣工第二名,在2003年全国第一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中获得了铣工第六名。他还总结发明了多项先进的加工方法,破解了公司众多技术、工艺、质量难题,在铣工岗位上练就了卓然不凡的绝技,赢得了铣工“大王”的美誉。
一、勤奋好学 成就蓝领精英
从参加工作的那天起,丘柳滨就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铣工,平时工作中从不轻易放弃一个模糊问题,有时为了搞清一个问题,反复捉摸和实践,直到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弄通弄懂。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不但刻苦钻研、熟练掌握铣工理论及操作技能,且还熟练掌握高速加工中心、数控铣床、齿轮加工机床、工具磨床和插床等多种机床的操作技能。
2003年,在加工276Q发动机大螺旋角传动斜齿轮时,原来一直是采用差动挂轮法进行滚齿加工,这种方法比较麻烦,在加工完一件需要快速退回时,就必须拔出一个差动挂轮,生产效率很低,对机床有较大的磨损。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他一改传统的思维模式,大胆地对原来的加工方法进行改革,提出改用无差动加工方法加工276Q发动机大螺旋角传动斜齿轮,生产效率从原来每天生产100件提高到每天生产150件,年创效150多万元,该操作方法被评为柳州市“十大先进操作法”。
2015年公司进行新产品研发,需要加工一批宝骏560发动机的工装夹具,其中有一种定位板需要加工几条很窄的倒锥S型小槽,这种小槽精度要求高,加工难度大,且在普通铣床和加工中心上都无法直接加工该S型小槽,车间将这一攻关任务交给丘柳滨。在仔细分析了解S型小槽的结构和性能要求的基础上,他凭借丰富的理论功底和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大胆采用数控机床手工编制宏程序,研磨倒锥角度铣刀加工,加工出来的倒锥S型小槽满足了工艺要求,使这批工装夹具能快速投入使用,为宝骏560快速抢占市场做出了贡献。
二、立足岗位 勇于创新
2015年公司机加工车间一台德国格林珩磨机变速箱的传动蜗轮损坏造成这台德国格林珩磨机无法运转,生产线停产,由于蜗轮是进口件,损坏严重,无法准确测量出加工参数,无法加工,情况紧急。这对工厂每月2万多件的缸体加工产生很大影响。为解生产燃眉之急,丘柳滨主动承担任务,利用线切割加工出8种模数的样板,再用每个样板去和完好的配偶蜗杆进行对比,得到准确的加工模数,再用手工改制修磨专用刀头来加工,最后高质量加工出了蜗轮,使洋设备恢复正常运转,为企业挽回了数万元的损失。
在加工公司某型号发动机扩孔钻时,原来都是采用先在立式铣床上加工完8.4宽的直槽以后,再用卧式铣床铣削刀片斜槽和螺旋槽,这种加工的方法效率很低。经过仔细地研究,并进行了多次的试切后,终于可以只需要一台立式铣床,就能完成全部的铣削加工,减少了另一台卧式铣床的占用。这种加工方法的特点是操作简便,生产效率高,并在企业生产中得到了推广应用。
公司某新型发动机产品是装配国内某著名汽车厂的越野车和轻型车用发动机,在装配时发现发动机进气支管上的喷油嘴安装的角度精度不合,安装后造成发动机马力不够,经查是由于发动机设计存在的误差所造成,需及时对这3000多件进气支管进行技术改造。由于该喷油嘴是成品,没有基准面可用来定位,本企业又没有加工改造的专用的工装夹具,需自行设计制造,但按照正常的工艺进度,设计并制造所需的工装夹具起码要一个星期至十天方可完成。而根据供货合同,如延误了交货时间,不但给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且还将对企业的信誉造成一定影响。他和其他员工们接到任务后十分着急:一定要想办法尽快拿出这套工装夹具。经过对加工面的分析研究及喷油嘴的技术要求,很快在24小时之内完成了工装夹具的设计和制造工作,经过检验员检验鉴定,确认该工装夹具可以投入使用,解决了进气支管技术改造的难题。
三、言传身教 高师带徒
丘柳滨常说:一点红不是红,我要让一点红变成一片红。这些年来,丘柳滨还乐为人师,把自己精良的技术无私地传授给了他人。工作20年来,丘柳滨已经带出了几十个徒弟,现在他们大都是生产和技术岗位的能手、专家。十几年来,他自觉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做好“传帮带”工作,把技术技能传授给青年工人。在丘柳滨指导培养下,公司大批青工技术骨干迅速成长,其中刁德象、钟美林、吴才龙先后在全国、自治区技能大赛上取得好成绩,有的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技术能手”等称号,有的晋级为高级技师。
2010年公司以丘柳滨为命名组建“丘柳滨工作室”(现改为劳模创新工作室),他带领团队集体总结创造的“关于加工曲轴箱结合面崩角的改善”、“托盘快速切换机型工装机构项目”、“活塞分装线拉直改善项目”等项目成果,在企业科研生产中得到推广并发挥了巨大效应,共为公司节能降耗约1963万元。与此同时,丘柳滨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与日剧增,他先后被评聘为广西机械技师学院讲师,参与学院专业课程设计、实习生实际操作指导;评为广西青年成长成才优秀导师,为广西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做出了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