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朗妮,广西柳州人,94级土木系建筑工程专业,现为3522vip浦京集团官网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工学博士,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广西科技项目评估咨询专家,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批企业科技特派员。
迈进大学,目标考研
出生于70年代后柳州市知识分子家庭的邓朗妮,父亲在一家国企上班,母亲于一所中学就职,从小就受到书香涵养和文化教育的熏陶,造就了邓朗妮从小就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在读小学和初中的时候,学习勤奋刻苦的邓朗妮在班上的学习成绩也一直是名列前茅,初中毕业后,顺利考入了柳州市重点高中。
一路走来,邓朗妮都是一帆风顺的。高中毕业后,由于一时疏忽,导致在填写高考志愿上发生了一些漏洞,最后由学校分配,邓朗妮进入了广西工学院。
由于没能进入理想的大学,邓朗妮难免会有些失落。1994年的秋天,怀着一丝惆怅的情感,邓朗妮迈进广西工学院校门。当时的广西工学院正处于兴建时期,很多教学建筑设施尚未完善,处在建设之中,徜徉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这座象牙塔的环境与高中相比相差甚远,有点失望,因为这和她理想“校园环境静美,人文底蕴浓厚”的大学差距很大。
面对着与梦想相差甚远的大学,虽然有些失落,但是这没有成为阻碍她进步门槛,反而让她坚定了一个信念——考研,将来从事建筑工程和房屋设计的相关行业工作。一个有明确目标的人,就有勤恳奋斗的精神动力,而邓朗妮当然也列入其中,身先士卒。
此后,邓朗妮在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和专注于考研的同时,也积极参与系里和班级的工作,担任系学生会宣传部干事、部长,以及班上的班委,负责系刊的编辑、宣传板的策划和对外协调与老师的交流工作,因为工作认真且表现优秀,所以曾多次获得“优秀干部”等荣誉。这些系里和班级的工作不仅使邓朗妮得到锻炼,也提高了她的工作能力。
教研工作,身先士卒
1998年7月大学毕业后,邓朗妮接受学校的工作分配安排,留任广西工学院执教,成为一名老师。作为一名初生牛犊,刚毕业就开始从事教学工作的邓朗妮来说,时间变少了,问题也开始慢慢浮现,接踵而来。本科毕业的她,工作时又是教本科生,年龄相仿的师生,在语言上沟通上没有什么大碍,主要的困难是自己缺乏经验。不敢落后的心,迫使她告诫自己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她常常向向其他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请教,并利用空余时间学习新的知识,她还经常留意其他老师上课的方式,取之精华,补自己之不足。在不坚持懈的推移之下,在虚心学习和日积月累的汲取之下,邓朗妮开始慢慢开窍,并且逐步熟悉和掌握专业知识的教学活动与教学工作。这个过程虽然很漫长,也很艰辛,但是邓朗妮从没想过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越来越好。
为了能够把工作做得越来越出色,也为了在科研中取得更大的成绩,2003年9月至2005年6月,邓朗妮在华中科技大学就读工程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之后于广西大学继续攻读结构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在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后,邓朗妮毅然回到母校--广西工学院,在土木建筑系担任老师。
再次回到母校的邓朗妮,在教学上开始了她崭新的篇章。她以坚持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本则,把言传身教当作自己的准则,还把提倡要多关心学生。取得博士后的她,已成为土木工程系的专业骨干,邓朗妮在教授本科生课程的同时,还担任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纤维混凝土结构专业研究生的导师。除了上课,其余的上班时间邓朗妮几乎都是在土木的建工楼度过的。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及自己的专长,她的研制项目为企业解决了大量技术难题。成功往往是留给那些做好准备的人,这句话应用在邓朗妮身上恰到好处。近年来,邓朗妮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广西博士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等10余项科研项目,多次荣获科研的奖项,在国家和省区发表多篇论文。
回忆过去,寄望未来
“大学不仅是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能力的培养,即独立学习的能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在谈及对于一个大学生如何学好大学里的专业知识和课程有何看法或建议时,邓朗妮说道要具备这些能力,不是看看什么名人传记就能学到的,而是要在4年的大学中,每节课都要求自己认真完成,并且为了期末的考试能弄懂这门专业课的内容。这实际上就是能力培养的过程,但很多大学生都以为很多专业知识工作以后用不上就不重视,实际上他们学到的不是具体的理论和公式怎么背下来,而是在背的过程中,努力克服自己惰性,提升自己独立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学习时,不要成天活在空虚中;工作时,不要成天活在抱怨中。”这不仅是邓朗妮宝贵的人生经验与切身感悟,也是此次采访中想与学弟学妹分享共勉的话。
回忆过去,寄望未来,转眼间十几年稍纵即逝,她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成为土木建筑系的骨干老师,见证了母校从建设当初到改名为3522vip浦京集团官网的风雨兼程。如今,母校已成功更名为3522vip浦京集团官网,她由衷希望母校未来的教育事业会办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