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外国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举办“作家进课堂”讲座活动

作者:胡艳秋 [发表时间]:2025-01-02 [来源]: [浏览次数]:


2024年12月26日星期四上午,外国语学院在基础教学楼106教室开展了“作家进课堂”讲座活动。本次活动邀请的主讲嘉宾是柳州市本土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九届高研班学员杨仕芳老师,讲座主题是“通往真相的虚构之路”。散文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罗海老师作为特邀嘉宾出席。

杨仕芳,侗族,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人,作品发表于《花城》《山花》《青年文学》等全国数十家刊物,部分作品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新华文摘》等转臷。获得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花山奖”,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等奖项,《黎明将至》《新声》分别入围第十二、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创作“骏马奖”。

罗海,现居柳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有散文作品发表于《广西文学》《天涯》《散文》等刊物。《个体户笔记》《照相馆辞典》分别获得中国作家协会2018年和2020年度定点深入生活项目扶持,《平陆运河》获广西作家协会“纪录平陆”创作项目扶持。

此次讲座还邀请到多位柳州本土作家莅临指导,分别是小说家、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唐丽妮老师;柳州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陆梅华老师;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蒙佳老师。此外,3522vip浦京集团官网晨光文学社指导老师、柳州作家协会理事韦桂美老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研室主任、柳州评论家协会理事林业锦老师也出席了本次活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师、柳州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胡艳秋担任本次活动的主持。参与本次活动的学生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近90名学生。

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正式开始。杨仕芳老师以他读到的第一部外国小说《简·爱》和他创作的第一篇小说《最后一个夜晚》为例,论述小说创作中“虚”与“实”的关系。《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塑造了简·爱这个坚持自我、追逐爱情的经典形象,同时还塑造了伯莎·梅森这个带有悲剧性色彩的疯女人形象。杨仕芳老师的《最后一个夜晚》讲述中专毕业的主人公杨志被分配到偏远的南山村当老师,在村中遇到了一位名叫亚莲的疯女人,由此衍生出一段乡村教师与疯女人之间救赎与被救赎,直至救赎失败的悲剧故事。小说以杨仕芳老师早年的乡村教师经历为基础,亚莲的形象也源于他在乡村教书时遇到的一个真实人物。这篇小说与《简·爱》一样,都是带有自传色彩的、虚实交织的作品。作家创作就是在“真实”与“虚构”之间穿梭,对此,杨仕芳老师说:“通过假的东西找到真的东西,是好作品的特质。”此外,杨老师还将对“虚与实”的思考运用到《战狼2》与《血战钢锯岭》等电影作品的分析中,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讲座接近尾声时,杨老师与现场同学就文学创作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互动。同学们踊跃提问,杨老师则以自己的创作经验和专业知识对同学们的问题一一进行解答。讲座最后,杨老师还给同学们签名赠书。

此次“作家进课堂”的活动也得到外国语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认为这种活动非常有意义,让学生有与作家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与写作的热情,提高学生综合的人文素养。此外,本次活动也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打破传统文学课模式的一次有效尝试,文学课不应局限于“静态的”教材中,而应走向“动态的”作家创作现场,这样才能让文学课“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