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雨兼程,百年砥砺奋进。在喜迎祖国华诞之际,小图为大家推荐几本好书,一起感受那段峥嵘岁月。
一、《南京安魂曲》 (美)哈金,季思聪著
图书简介:《南京安魂曲》主要讲美国女传教士明妮·魏特林在金陵女子学院开设难民营、抵抗日军暴行、保护上万妇女和儿童、成立家庭工艺学校等人道主义行动。文中叙述人“我”——高安玲是明妮的助手,她目睹了残酷的战争背景下,人的不被尊重和任人践踏的历史悲剧。作者通过明妮的英雄形象表达了超越国界、不计个人利益得失的一种人道主义精神,体现了以人为本、对每一个生命尊重的主旨,让中国读者更深刻地认识过去、更深刻地思考未来。
《南京安魂曲》书评
卢小媚
人世间的可怕不只是种种令人发指的暴行,还有命运的无情冷酷,而命运不是上帝安排的,而是人与人之间制造出来的。
《南京安魂曲》是著名美籍华裔双语作家哈金所创作的一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作品。哈金是第一位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华人作家,也是美国艺术学院的院士。《南京安魂曲》以南京沦陷、即将面临着血腥屠杀为背景,讲述美国女传教士明妮·魏特林在金陵女子学院开设难民营,竭尽全力与日本侵略者抗争,努力保护难民的故事。
该书共有四章,依次为首都沦陷、慈悲女神、诸种疯狂与此恨绵绵。前两个章节主要讲述了难民营的开设及运营过程遇到的问题,包括如何保障难民的生命健康、保护粮食与财产不被掠夺等,通过明妮与安玲管理难民营所遇到的问题反映当时南京所遭受的暴行。后两个章节则讲述难民营关闭后,明妮决定成立家庭手工业学校,金陵女子学院逐渐恢复正常教学的故事。
书中以第一人称叙事。“我”的故事比“他”的故事更可信,更能使读者感同身受。
该书以小见大,以金陵女子学院为着点,展示那段悲惨的历史。该书在描写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惨烈情形时,不是通过大数据表现,而是通过描述小说人物的悲惨结局展现战争的残酷:正义善良的明妮在难民营解散后遭到不公平对待,而患上抑郁症,离开人世;反对战争、仇恨侵略的高玲忍辱负重地与日寇周旋,隐忍而生;反战的正直青年最后被以汉奸罪处死。
作者在文中以简洁而不失灵动的笔触,将大屠杀的悲惨场面陈列在读者面前。“很多房子的火还在烧着,火苗子噼里啪啦,烧的呼呼响,所有的水塘,所有的小河里都有死尸,水都变了颜色”“就连他们吃的米饭都发红了”“他们很快就会化作中国的黄土”。
作者在创作该书时查阅了大量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文献,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附有金陵女子学院地图,由此让读者可以更好地联想当时的历史场景。记录片式的镜头片段与小说故事的想象空间结合,带来真实感的同时让人产生无穷的联想。著名作家余华称该书有着纪录片般的真实感。
南京大屠杀是侵华日军在华犯下无数罪行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之一,同时是中华民族的巨大疮疤,也是中华民族无法磨灭的伤痛。作者揭开疼痛的伤疤,客观叙述了历史过往,审视心灵,探讨人性。我们应当正视历史,不能忘记屈辱的过去,以史为鉴,缅怀先烈与那些心怀大爱的国际友人。珍爱和平,拒绝战争。
《南京安魂曲》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小说。
馆藏信息
索书号:I712.45/HJ
馆藏地点:东环第三社科书库(601室)、柳石102文学书库
二、《把一切献给党》 吴运铎著
图书简介:吴运铎同志本来是一个煤矿工人。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接受了党的教育,参加了革命部队,和同志们一起,刻苦钻研,研制武器,建立兵工厂。他一再冒着生命危险,突击紧急任务,三次负伤。他始终以坚强的意志和对革命的无限忠诚来战胜死亡的威胁。当他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也紧张地学习,坚持写作和科学实验,充满了革命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馆藏信息
索书号:D/197
馆藏地点:柳石综合书库图书馆储存库
三、《青春之歌》 杨沫著
图书简介:《青春之歌》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爱国学生运动及革命知识分子斗争生活的优秀长篇小说。本书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如何自觉地承担起决定民族命运的“历史责任”,组织民众,不避个人受难和牺牲进行斗争的英雄历史。故事发生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之间。18岁的林道静为抗拒包办婚姻逃离封建家庭,在屡遭挫折对前景绝望的时刻,得到北大学生余永泽的救助。余永泽的爱情感动了林道静,使从小孤苦无依的她暂时享受到了家庭生活的温暖。抗日烽火和学生运动的感召,激发起林道静的爱国热情。她接受共产党人卢嘉川的启蒙,开始接触革命思想,与自私、平庸的余永泽在政治道路上出现分歧。余永泽一再阻拦林道静参加革命活动,并直接导致卢嘉川被捕。在惨痛事实面前,林道静毅然与余永泽决裂,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她经受住各种考验,在江华、林红等共产党人的帮助下,成长为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整部作品结构宏伟,清洁曲折,语言简练流畅,人物细腻真实,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馆藏信息
索书号:I247.51/YM
馆藏地点:东环书香吧、东环第三社科书库(6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