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学院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报》刊登浦京集团马克思主义学院两位教师的“战疫”理论文章

发布时间:2020-05-26 浏览量: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浦京集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校党委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组织师生制作“抗疫系列微课”、开展“学战役英雄“党日活动、研究“中国抗疫精神”,进一步弘扬了中国抗疫精神、唱响了中国抗疫故事、彰显了中国抗疫力量。2020年5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刊登浦京集团马克思主义学院赵芸教授《培育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戚杰强副教授《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逻辑》的“战疫”理论文章,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这是浦京集团发挥思政课教师理论引领和价值引领成效的体现。

赵芸教授《培育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全文如下: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各方面大力支持下,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人民群众对疾病的心理认知由早期的恐慌转变为科学分析、理性对待、乐观向上,中国人民的社会心态经受了一次大考。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社会心态的进一步成熟,必然有利于社会治理的深入推进。

病毒无国界,在这场全球战“疫”中,中国充分展现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担当,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倡议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守望相助。“让合作的阳光驱散疫情的阴霾”,中国向世界各国分享抗疫经验、派出抗疫医疗专家组、运送医疗物质,捐赠物资上真挚的文字“青山一道,同担风雨”“道不远人,人无异国”传递中国温暖,表达中国人民愿与世界人民携手抗击疫情的决心。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以实际行动为抗“疫”国际合作作出的重要贡献,为全球携手战胜疫情注入信心和力量。中国在抗击疫情中的大国担当、坚决打好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的决心以及全球抗“疫”的引领作用,提升了中国人民的自尊自信。国家的大国担当给全社会营造了自尊自信的社会心态的能量场。

针对防疫抗疫中一些群众存在的焦虑、恐惧心理,疫情期间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加强了疫情防控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在保证疫情信息公开透明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钟南山等医学科研专家在抗击疫情宣传中的舆论引领作用,增强信息传递的权威性、专业性、准确性。以正能量的广泛传播引导社会情绪,消除群众对疫情的恐慌焦虑,以理性平和的心态科学配合疫情防控,全社会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抗疫共同体,凝聚起治理“微力量”,真正让“微治理”释放大能量,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形成,助力打赢抗疫阻击战。

只要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就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习近平总书记的抗“疫”金句浸润人心,给社会心态建设奠定了战略定力的基础,积极向上的心态是战胜病魔的最有力的武器。疫情流行高峰期间,广大党员带头履责;医务工作者奋战在一线、救死扶伤;人民解放军闻令而动;社区工作人员守土有责;志愿者无私奉献,逆行者的感人事迹、积极向上的心态给全中国人民在疫情笼罩下黑暗的心理点亮了一盏希望的明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筑牢心理防疫的堤坝,为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稳经济保就业,恢复正常生活秩序提供了强大的心理准备,增强人民群众战胜疫情的必胜信心,也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决心。

中国社会科学网链接:

http://www.cssn.cn/gd/gd_rwhn/gd_ktsb/zshggztctjjjshfz/202005/t20200519_5130991.shtml?COLLCC=2432582874&

戚杰强副教授《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逻辑》全文如下: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既有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因素,也有相互促进、相互统一的逻辑。两者成为当前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深层次原因,关键在于它们存在共同的价值逻辑。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树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根本原因在于始终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逻辑。

保护人民根本利益

保护人民根本利益,是“以人民为中心”价值取向的目标追求。在疫情防控中保护人民根本利益就是要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在疫情防控部署中,首要强调“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建立了多省市与湖北地市的对口支援关系,从军队和地方调集了4万多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保护人民根本利益就是要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习近平总书记部署经济社会发展强调要“保就业”“保民生”“保粮食”“保脱贫”,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真正保障了人民根本利益。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以人民为中心”价值取向的必然要求。在疫情防控中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要尊重人民、关心人民、服务人民,不为一己私欲损害他人利益,阻碍全国疫情防控格局。从武汉“封城”到停止举办一切重大活动,从疫情信息公开到严格监督各省市机关疫情防控效果,从患者救治到疫苗研发,无不彰显了“人民主体地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是要坚持新发展理念,保障人民“钱袋子”。党中央从部署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到强调办好民生实事、做好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工作,无不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动员人民群众参与

在“以人民为中心”价值取向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谱写防控战“疫”的胜利篇章。曾经10多亿中国人居家不外出、不聚会,医务工作者奋战前线,科技人员夜以继日研发疫苗,大批志愿者投身联防联控最前沿等社会行为就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疫情防控的真实写照。人民群众在各地党委政府部署下分区分级有序复工复产复学、开展农业生产,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样是人民群众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体现。

中国社会科学网链接:

http://www.cssn.cn/gd/gd_rwhn/gd_ktsb/zshggztctjjjshfz/202005/t20200519_5130982.shtml?COLLCC=2432582874&

电话:0772-2686013(院办)  0772-2686013(传真)

邮编:545006

地址: 广西柳州市城中区文昌路2号3522vip浦京集团官网马克思主义学院

信息管理: 3522vip浦京集团官网马克思主义学院    备案号:桂ICP备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