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光为序,筑梦启航。为助力2024级新生迅速融入校园学术氛围,平稳过渡并圆满达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目标,马克思主义学院精心策划并实施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新生入学教育讲座,为2024级新生即将展开的学术征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意识形态教育篇

学院党委书记覃雪梅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开篇,强调了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的必要性,通过列举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的意识形态渗透等实例,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众多挑战。她指出,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信谣不传谣,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积极传播正能量。她勉励新生要不断提升意识形态素养,提高政治敏锐性和辨别能力,为营造清朗的意识形态空间环境贡献力量。
学科素养教育篇

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戚杰强为新生详细讲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起源、发展沿革和时代课题等内容。他指出,在社会加速进步与科技不断革新的背景下,强化学科素养已成为个人全面提升自我、增强发展能力的重中之重,而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是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必然要求。他勉励同学们要深入研读马克思主义原著,通过阅读鉴赏、表达积累和探究整合等途径,逐步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素养,不断提高自身发展能力,强化个人竞争力。
职业生涯规划篇

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张鹏程以其个人丰富的实践经历与生活案例为引,深度剖析了研究生生涯初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及深远意义。他围绕生涯目标设定、学术研究深化、综合素质提升以及求职实践策略等多维度视角,提供了诸多具有实操性的方法论指导,旨在引导新生如何具体而微地实施其生涯规划策略。他指出,职业生涯规划绝非空洞的理论构想,而是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涯规划,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研究生阶段去开创属于自己的未来。
法治教育篇

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刘欣围绕“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的核心观点,结合社会生活的实际案例,深入解读了《民法典》的立法过程及其对国家治理和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并从马克思主义法治观的角度,分析了编纂《民法典》的必要性。他指出,全面系统地了解《民法典》在法治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对个人生活和自我维权大有裨益。他勉励新生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全面学法,善于用法,不断培养法治思维,增强法律意识,助力法治强国建设。
学生日常事务篇

学院学工办主任、团委书记王俊辉从学校规章制度学习、安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强化、人际关系处理艺术以及理论与实践融合并进等多个方面为新生开展一场多主题入学教育。他结合高等教育理念与学校实际,阐释了各项规章制度对于塑造良好学风的基石作用,并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他鼓励新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和社会实践,以实践深化理论,同时培养良好的法治观念与人文素养,为成为新时代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