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
绪论第一
清陈文恭公言:「天下有真教术,斯有真人才。教术之端自闾巷始,人才之成自儿童始。」义深语挚,乃百世不刊之名论也。
对儿童施教,非由家庭担任不为功。而家庭中,尤以儿童之父若母地位最为接近,精神情感最为亲切,责任最为重大,感应功效亦最为深而迅速。
务本第二
儿童先天禀诸父母,父母平时修养之美德尽可遗传于其子,俟其子知识渐开,而始加督教,固嫌其晚。当母也有身,而多所谨戒,亦且非早。必也于未为父母之先,即互相砥砺,各于孝悌谨信,痛下功夫,辅世济人,常存志愿,躬行实践,无怠无荒,自能望善气之钟灵,英才之锡瑞。此根本上之至道,未可视为迂谈而忽之也。
胎教第三
妇人有身,夫妇即宜异室。平时修养立有基础者,在此时期亦应更加精进,对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之义,必须切实力行。能行一分,即得一分之益;能行十分,即收十分之功。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其理丝毫不爽。欲其子之聪明寿考者,尤当加意焉!
乳育第四
母乳其子乃顺造化之自然,非必不得已时不可雇佣乳媪。在此时期,夫妇仍宜异榻而居。盖乳汁乃母血所成,心不清净则血热而浊,乳之养料遂寡。子食斯乳当时不见其害,及将成年,往往发生童痨之症,因而夭亡者不可胜计,乃其父母尚多茫然不知,深为可悯。此外,如「食勿过饱,衣勿过暖」诸端,尤宜注意调节,以重卫生。语云:「要得小儿安,常受三分饥和寒。」真药石之言也。
启蒙第五
儿童能行动言语,以后知识渐开,即入启蒙阶段。为父母者,宜随时随事,善为诱导,俾就正范,如长幼尊卑之称呼礼貌,行立坐卧之威仪规矩,均须详晰解示,养成其良好习惯。暇时,益以善巧方法教以简单文字、数目、方位等知识,由浅入深。切勿嫌其烦琐,委诸仆婢之手;更勿喜其乖巧,奖励其说狂语、出恶声及一切欺诈之行为。此时习于正则立正之基,习于邪则立邪之基,一生基础惟视此数年中家庭教育如何。所关至巨,岂可忽诸?
入学第六
不论儿童之贤愚,既至相当学龄,即应使之入学读书,化其气质。惟课读之任,尽可完全付诸循循善诱之良师。为父母者,随时考其勤惰及进境如何。即可至于家庭所负之责,以培养道德为最要。道德维何要?不外孝悌、谨信、主敬、存诚、泛爱、亲仁、扶危、济困诸端。为父母者,若能将自己平时修养者一一畀之于其子,衣钵承传自可百世不敝。如此学养兼修,始为尽善尽美、绵长世泽之道!
择业第七
儿童既长,自立生活之训练便不可忽。惟人之资质各有不同,宜就其性之所近,力求深造。举凡士农工商以及其他技艺,皆好男儿所应为、所可为之事业。只要感觉兴趣,则研究易精,进步必速,故为子择业,先宜详察其性情才地,然后使之专心致志,深入一门,以期有成。一面更须示以「凡人,皆当为社会服务。」只要有一技之长,即可自食其力。无祖产者勿论,纵有祖产,亦不可存心依赖,甘为惰民。
缔婚第八
为子缔婚,不问对方之财势嫁当之丰俭,容貌之妍媸。先要探其家世如何,父母之道德如何,家教如何,本人性情才德如何,以卜从违。更须征求本人之同意,但须切戒早婚。盖早婚之患,不仅有害于身体,而且影响于子孙,不可不慎之于始也。
应世第九
孔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此立身之要道,亦即应世之原则也。
总箴第十
一、总的指导思想:顺其自然,奖勉兼施
为父母者,在其子幼少时期,若一味以尊严自居,则儿辈望而生畏,于见面时貌为庄敬,背面时肆无忌惮,流弊甚多,不如乐叙天伦,融洽无间,藉以窥察儿童之真性情,认识儿童之真病根。
父母对儿童之过失固不宜缄默不问,亦不宜恶言厉色,动辄夏楚从事,逼成其见父母而生畏,甚且避不见面之不良习惯。父母对儿童之美德善行宜以奖勉兼施,促其益进。但不可誉不去口,逢人宣扬,长其傲慢。
父母对儿童之过失,当平心静气,善于开导,并激动其愧悔之诚,克治之勇。激发鼓动他真诚惭愧悔过之心,克制习气毛病的勇气。
二、教育孩子的五项内容与九条原则
(一)教子有五:1.导其性;2.广其志;3.养其才;4.鼓其气;5.攻其病。引导他的心性,拓宽他的志向,长养他的才能,鼓舞他的正气,克制他的毛病。
(二)教子九则:1.勤学;2.择交;3.戒多言;4.习应对;5.知礼义廉耻;6.明进退威仪;7.惜光阴;8.守信用;9.遇事有识见。
三、具体做法
(一)教子以变化气质为先。刻薄者,宜教之以宽厚;暴厉者,宜教之以温和;浮华者,宜教之以朴实;浅露者,宜教之以含蓄;轻挑者,宜教之以持重。
(二)教子者,宜先去其傲心,养其谦德,使能温恭退让,行无邪辟。
(三)子弟十岁上下志识未完,而记忆力特强。一善言入耳,终身不忘;邪言入耳,亦时时动念。故于幼年子弟前,勿述鄙恶之事,尤戒媟秽之谈。或称贤圣高纵,或陈古今法戒,倘遇旁人开口作粗俗之戏谑,宜令子弟回避。
(四)妇者家之所由盛衰,苟慕其富贵而娶之,彼挟其富贵,鲜有不傲其姑、轻其夫者。齐大非偶之弊即在此。
齐大非偶:齐侯欲以文姜妻郑太子忽。太子忽辞,人问其故,太子曰:“人各有偶,齐大,非吾偶也。《诗》云:‘自求多福’,在我而已,大国何为?”
(五)择师、择配、择业,为人生之大关键,能左右一生之人格、功业、幸福,不可不慎。
(六)人之有子,须使有业。贫贱而有业,则不至于饥寒;富贵而有业,则不至于为非。凡富贵家之子弟,服饰、车马,日与群小为伍,以至身败名裂、家破身亡者,非其本心之不肖,无业故也。
(七)富家子弟眼孔大、口气大,衣则华贵、食则美味、居则大厦、出则汽车,任意挥霍,罔知艰难。骄傲之气足以倾家。故为子孙计者,应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少年享受勿使大过。要知,成名立业者,多困穷之男儿;败家丧身者,多富贵家之子弟。
四、结束语:教子之本在修德
(一)十贤子孙未必能兴家,一不肖子孙败家而有余。
(二)子孙朴钝者不足忧,惟聪慧者可忧耳。自古失败之人,愚钝者十二三,才智者十七八。盖钝者多安分、小心、敬畏,所以鲜败。若小有才智,举动剽轻,百事无恒,放心肆己,则克有终者罕矣!
(三)人家得富贵子孙不足幸,得贤子孙乃为大幸。子孙贤而富贵,固可以有所建树;即或贫贱,亦能清芬世守,延及后裔。若不贤者,贫贱既易辱及祖先,一旦侥幸而得富贵,则骄佚嫉狠,举宗均受其祸,可为深惧也。
(四)有好子孙方是福,无多田地不为贫。好与不好纯视乎教与不教。教子之本,还在修德。《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世人知此而力行之,斯于贻谋之道思过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