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科(学位点)概况
为服务于中国西南工业重镇柳州市的工业发展,1985年,浦京集团迁柳州办学,初期即成立了管理工程系,现发展为经济与管理学院,逐步开办了管理科学、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工商管理、经济学等专业,涵盖经、管、工三大学科。2006年,获批企业管理二级学科硕士点;2008年,工业工程获批自治区优质专业;2012年,获批工业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2020年,获批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物流管理、经济学等专业获批自治区一流专业建设点;2022年,工商管理入选自治区一流专业建设点。经过近四十年建设,工业工程学科逐步形成了制造系统工程、服务系统工程、物流系统工程3个稳定且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
工业工程是制造工程学与管理科学等相关学科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既有明显的工程属性,也有明显的管理特征。近年来,工业工程的应用领域已从传统的制造业扩展到了服务业。它以生产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化的方法,将资源、信息和技术等生产要素进行规划、优化或创新,为企业减少成本、降低风险、提高效率和改善质量提供解决方案。
本学科现有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西工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以及柳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慧物流与供应链协同研究中心”等学科平台。本学科将深化学科方向和特色,突显人才培养的独特性和智能制造的价值,积极响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努力打造卓越的经济管理学科。
二、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学术基础和研究能力、实践操作技能、创新与领导能力、跨学科综合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意识的工程技术人才,推动工业领域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毕业生可到各级政府的工业和信息化管理部门、大中型企业(集团)、咨询机构、高等院校等就业,具体培养目标是:
(1) 知识目标: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2) 能力目标: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实验能力,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的技术工作;熟练掌握和运用新技术和方法来解决研究领域中的问题,掌握至少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3) 素质目标:具备良好的学术素养和学术道德;具备实干精神,能为地方的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具备国际视野,能站在全球的角度研究本领域的问题;具备社会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
三、培养(研究)方向
运用现代管理知识和工业工程基本方法,辅之以运筹学、人因工程、系统建模与仿真、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系统分析技术,对生产系统进行定量分析、优化设计、改进与实施。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基本研究方向:
(一)制造系统工程(Manufacturing Systems Engineering)
制造系统工程是工业工程的经典应用,其应用领域覆盖产品从设计到加工、装配、营销、运行维护到报废回收的全生命期过程。它通过对制造系统的优化和改进,使得其实现降耗挖潜、提质增效、可靠安全的目的。研究内容包括:产品设计优化、产品创新管理、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与可靠性、现场管理优化、生产流程优化、制造业人因工程、智能制造系统、先进制造模式等。
(二)服务系统工程(Service Systems Engineering)
是工业工程的应用从传统的制造系统延伸到服务系统的结果。其应用领域不仅涉及与工业、农业紧密关联的生产服务业,也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的政府公共事务、医疗卫生、餐饮、交通出行、休闲娱乐等。它通过对服务系统的创新、设计和优化,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和满意的服务产品。研究内容包括:服务创新与设计、服务流程优化、服务质量评价与改进、服务系统建模-仿真与评价、生产服务系统规划等。
(三)物流系统工程(Logistics Systems Engineering)
物流系统工程是工业工程的分支学科,其应用领域涵盖生产过程中的供应链网络,涉及库存、采购和配送等各个环节。其目的是为用户提供高效率、低成本和优质的物流服务。研究内容包括:采购管理、库存控制与优化、配送系统规划、物流设施布局与规划、物流中的交通优化、供应链决策管理、物流系统建模-仿真与评价等。
四、学习年限
培养标准学制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1年,正式开题报告通过后的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延长修业期的研究生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应征入伍保留学籍者除外)。各方面表现特别突出,符合提前毕业条件者,可申请提前毕业。
五、培养方式
主要开展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有机结合,强化研究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实施以科学研究与实践创新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既要发挥导师对研究生的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学术规范教导作用,也要发挥导师对研究生思想品德、科学伦理和实践应用的教育作用。研究生入学1个月内确定导师,导师应根据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生的实际情况,与研究生共同制定课程学习计划,研究生课程学习计划须报研究生处和经管学院备案。
(二)加强与校外企业、科研机构在培养硕士研究生方面的合作,把寓教于研、激励创新作为根本要求,把促进研究生成长成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科教协同、产学结合培养创新人才。充分发挥集体指导和团队培养的优势,积极探索研究生协同育人培养方式,让研究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可采用讲授、讨论、专题报告、实验和实践等多种方式,培养研究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学中既要重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研究生批判精神、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既要使研究生掌握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又要使他们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课程教学应注重实效,严格考核。
(四)积极开展文化、学术和体育活动,增进身心健康,提高人文素质。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一)学分组成
工业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学分由课程学习学分与必修实践环节学分两部分组成。
总学分 |
课程学习24学分 |
必修实践环节6学分 |
学位课 |
非学位课 |
文献 阅读 |
教学实践或专业实践 |
学术活动 |
劳动教育 |
30 |
16 |
8 |
1 |
2 |
1 |
2 |
(二)课程设置
工业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非学位课和补修课三类。
第一类:学位课(必修课)16分
(1)公共学位课(3门,6学分)。
(2)基础学位课(3门,6学分)。
(3)专业学位课(2门,4学分)。
第二类:非学位课(选修课)8分
其中“研究生人文素质理论 ”(16学时,1学分)、“ 自然辩证法 ”(18学时,1学分)为必选选修课。
第三类:补修课
本科阶段核心课程2门,以跨学科或同等学力身份就读的研究生须修读并取得合格成绩,不计学分。补修课程成绩不合格者不能参加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成绩必须达到75分及以上、其他课程成绩60分及以上方可申请硕士学位。除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外,其余课程以16学时折算成1学分。
(三)国内外学习与学分认定
学校鼓励在册研究生申请到国内外高校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按照学院和学校相关审批要求和流程后,开展并完成学习。对研究生在国内外高校完成的课程,经学院审定,可以认定为培养方案相应课程学分。在英语语种国家学习和实习实践6个月及以上,可以认定为培养方案中的英语课程学分。
七、必修实践环节
加强必修实践环节训练,是提高硕士研究生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必修实践环节包括:文献阅读(1学分)、教学实践或专业实践(2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以上环节需经导师考核鉴定。劳动教育计2学分,按相应文件执行。必修实践环节共计6学分。
课程实验和实习结合课程进行,不包含在本环节中。
(一)文献阅读(1学分)
文献阅读是指硕士生在学位论文开题之前,必须阅读本学科经典文献和近期前沿的国内外文献50篇以上,完成不少于1万字的读书笔记、1万字以上的文献综述报告。第三学期开题答辩前两周,研究生提交读书笔记、文献综述报告,交导师考核,考核合格计1学分。不完成读书笔记和文献综述报告不允许开题。
(二)教学实践或专业实践(2学分)
学科或导师可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工作需要,安排研究生参与教学实践或专业实践。教学实践内容可以是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主持课堂讨论、指导实验、指导课程设计、辅助指导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直接面向学生的教学工作。专业实践的形式可以是安排研究生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或让研究生参与专业实习单位实践,或研究生参加学科竞赛等。专业实习单位以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为主,也可以是学院建立的实习基地。
研究生入校第三学期前两周须提交教学实践或专业实践计划,交导师审核,报研究生处和学院备案,第五学期末须提交实践报告(5000字),交导师考核,导师给出评语并签字确认。
(三)学术活动(1学分)
学术活动是为了拓宽硕士研究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而设置的,学术活动应考虑学科间的交叉和学科发展前沿。每位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参加6次以上(其中2次为跨二级学科)学术报告会,作1次个人学术专题报告(开题报告除外),并填写学术活动表格及学术专题报告(1万字)交导师考核,合格者记1学分。
(四)劳动教育(2学分)
劳动教育内容分为课程教育和劳动实践2部分,共32学时,计2学分。其中课程教育4学时,劳动实践28学时。劳动实践包含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和劳动技能等劳动类别。具体参照《3522vip浦京集团官网研究生劳动教育实施细则(试行)》(科大发〔2020〕157号)文件执行。
(五)国内外实习与学分认定
学校鼓励在册研究生申请到国(境)外相关部门开展实习实践活动。按照学院和学校相关审批要求,对研究生在国(境)外相关部门开展实习实践活动,凭国(境)外实习实践机构提供的实习实践评价,经学院审定,可以认定为专业实习实践学分。
八、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工作前须完成本学科专业相关领域的中、外文文献资料的检索及收集整理工作,阅读与学科专业研究方向相关的学术论文和专著50篇(部)以上(外文学术论文至少20篇),完成5000字以上的开题报告。研究生应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确定研究课题并撰写开题报告,并经导师和开题报告审核小组审核。审查小组原则上由具有研究生培养经验、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3-5人组成,对开题报告进行严格审核,并给出选题恰当性、论据充分性、措施落实性,是否继续进行学位论文工作的决定;对于开题报告存在的问题,提出不足之处并做出是否需要重新进行开题报告撰写的决定;对于科研能力达不到要求的研究生,提出处理意见等。经开题答辩审核小组审核通过后,学生向学院提交开题报告终稿,此后不得轻易变更学位论文题目。若确因数据收集、实验方法等存在重大困难无法继续开展研究,或者由盲审、答辩专家提出修改意见需要修改论文题目的,需向学院提交经导师审核签字同意的题目变更申请表,由学院学术委员会进行审核。经学院学术委员会同意变更题目且不需要重新开题的,可按变更后的题目继续开展研究;若学院学术委员会同意变更题目但需重新开题的,则由学生导师自行邀请三名硕导重新进行开题报告审核,重新开题应保证有1年以上的论文工作时间。
九、中期综合考核
硕士研究生实行中期综合考核制度,由各学院组织,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三学期开题答辩前一周完成,主要就研究生在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实践或专业实践、学术活动、开题报告等环节表现出的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考核。
中期综合考核的成绩评定分为4个等级:优秀、合格、暂缓通过、不合格。其中,优秀率原则上不高于10%。各学院应根据学科和研究生的具体情况,成立中期综合考核小组,制定研究生中期综合考核实施细则,并报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处)备案。取得合格以上成绩者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具体考核办法可参见学校中期考核规定。
十、学术成果要求
学位论文送审合格,且答辩前必须至少完成以下条件中的一项方可参加论文答辩。硕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前科研成果须达到下列条件之一:
(一)以第一作者(导师作为通讯作者且为第二作者)或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增刊、会议论文除外)上发表(或已录用)1 篇及以上学术论文。录用论文须提交相关的录用证明、版面费付款证明和论文清样。
(二)作为第一完成人或第二完成人(导师为第一完成人)获得与本学科相关的1项发明专利或2项(含)以上软件著作权。
(三)在大型课外科技作品或学科竞赛(教育部目录内)中获省级一等奖及以上奖励1项(排名第一)或国家级三等奖及以上奖励1项(排名前三)。
(四)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1项区级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并通过验收。
(五)作为主要人员(排名前三)正式出版(含接受出版)专著1部,且出版成果的完成人标注能够证明其个人独立完成的字数不少于2万字。未正式出版的须提交相关的证明和付款证明。
(六)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撰写的研究报告被地厅级及以上部门采纳,须提供采纳证明材料。
(七)参与导师正式立项科研项目,完成经过鉴定或验收的科研成果1项,国家级及以上排序为前7名,省部级排序前5名。
以上所有成果需与毕业论文内容相关,同时成果第一单位应为3522vip浦京集团官网经济与管理学院。
十一、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学位论文环节包括文献阅读、选题和开题、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成果撰写、学位论文撰写、论文评阅、毕业答辩等各环节,各环节要求参看《3522vip浦京集团官网硕士学位论文工作规定》和《3522vip浦京集团官网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2021版)。
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三学期结束前,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并进行开题报告工作。选题力求与学科研究方向挂钩,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和先进性。研究生从正式开题报告通过后的学位论文工作时间要求至少1年。学位论文在入学后第六学期须经过预答辩、论文送审、答辩环节。
学术型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完整的、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论文正文部分应不少于3万字。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达到学术成果要求,方可参加论文答辩。学术成果必须与学位论文内容密切相关,且为学位论文核心内容。各学科培养方案应对学位论文工作的全过程做出具体规定,包括开题、论文工作检查、论文评阅和答辩程序等环节和学术成果要求、学位论文质量要求,切实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研究生在课题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严禁论文作假,引用他人成果必须进行标注或说明。学位申请前需进行学位论文学术不端检测,论文规范和检测要求见学校相关文件。
十二、课程设置计划表(见附表)
十三、经典文献书目与期刊目录
(一)经典文献书目
1.制造系统工程
[1](美国)杰弗瑞·莱克·丰田模式:精益制造的14项管理原则[M].李芳龄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2]刘洪伟,齐二石.精益制造与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23.
[3]孙会峰,朱恒源.跃迁:中国制造未来十年[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2.服务系统工程
[1]Sanjeev Bordoloi,James Fitzsimmons,Mona Fitzsimmons.服务管理:运作、战略与信息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
[2]约亨·沃茨. 服务营销精要[M].机械工业出版社,2022.
[3]瓦拉瑞尔A.泽丝曼尔,玛丽·乔·比特纳,德韦恩D.格兰姆勒.服务营销[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3.物流系统工程
[1]唐纳德·J. 鲍尔索克斯,戴维·J.克劳斯,M.比克斯比·库珀,约翰·C. 鲍尔索克斯. 供应链物流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
[2]苏尼尔·乔普拉,彼得·迈因德尔.供应链管理(第6版)[M].陈荣秋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3]尉迟群丽,王能民,何正文.再制造集成物流网络优化:理论与方法[M].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
[4]齐二石,霍艳芳.物流工程与管理[M].科学出版社,2023.
(二)国外期刊目录
序号 |
期刊名 |
序号 |
期刊名 |
1 |
Management Science |
15 |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
2 |
Manufacturing & Service OperationsManagement |
16 |
Journal of Scheduling |
3 |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
17 |
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
4 |
Operations Research |
18 |
Discrete Event Dynamic Systems |
5 |
Mathematic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
19 |
Queueing Systems |
6 |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
20 |
Operations Research Letters |
7 |
INFORMS Journal on Computing |
21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
8 |
Journal of Quality Technology |
22 |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
9 |
Computers & Operations Research |
23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
10 |
OR Spectrum |
24 |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
11 |
IIE Transactions |
25 |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OperationsManagement |
12 |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Research |
26 |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 |
13 |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
27 |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
14 |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
28 |
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 |
(三)国内权威期刊目录
序号 |
期刊名 |
级别 |
序号 |
期刊名 |
级别 |
1 |
管理科学学报(中文版,英文版) |
A |
16 |
公共管理学报 |
A |
2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
A |
17 |
管理科学 |
A |
3 |
管理世界 |
A |
18 |
预测 |
A |
4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
A |
19 |
运筹与管理 |
A |
5 |
中国软科学 |
A |
20 |
科学学研究 |
A |
6 |
金融研究 |
A |
21 |
中国工业经济 |
A |
7 |
中国管理科学 |
A |
22 |
农业经济问题 |
A |
8 |
系统工程学报 |
A |
23 |
管理学报 |
B |
9 |
会计研究 |
A |
24 |
工业工程与管理 |
B |
10 |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
A |
25 |
系统工程 |
B |
11 |
管理评论 |
A |
26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
B |
12 |
管理工程学报 |
A |
27 |
研究与发展管理 |
B |
13 |
南开管理评论 |
A |
28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
B |
14 |
科研管理 |
A |
29 |
数理统计与管理 |
B |
15 |
情报学报 |
A |
30 |
中国农村经济 |
B |
说明:属于北大核心、南大核心目录以及EI,SCI和SSCI收录的期刊均可根据研究方向选择参考。
工业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
课程 子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理论 学时 |
实验 学时 |
开课 学期 |
开课学院 |
考核 方式 |
备注 |
学 位 课 (16学分) |
公共 学位课 (6学分) |
006A001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与实践 |
2 |
36 |
0 |
1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考试 |
|
010A001 |
英语(研究生公共英语) |
3 |
48 |
0 |
1 |
外国语学院 |
考试 |
|
000A001 |
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 |
1 |
16 |
0 |
1 |
校公共课 |
考查 |
|
基础 学位课 (6学分) |
005B207 |
管理研究方法 |
2 |
32 |
0 |
1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考试 |
|
005B250 |
计量经济学 |
2 |
32 |
0 |
1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考试 |
|
005B209 |
决策理论与方法 |
2 |
32 |
0 |
1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考试 |
|
专业 学位课 (4学分) |
005B220 |
决策优化建模与仿真 |
2 |
16 |
16 |
2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考查 |
|
005B240 |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
2 |
32 |
0 |
2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考查 |
|
005B260 |
先进制造理论与技术 |
2 |
32 |
0 |
2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考查 |
|
非学位课(8学分) |
选修 |
006D003 |
自然辩证法 |
1 |
18 |
0 |
1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考试 |
自然科学类必修 |
000D001 |
研究生人文素质理论 |
1 |
16 |
0 |
1 |
校公选课 |
考查 |
|
005D010 |
大数据分析方法与工具 |
2 |
16 |
16 |
1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考查 |
|
005D001 |
人因工程 II |
2 |
32 |
0 |
2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考查 |
|
005D002 |
服务运营管理 |
2 |
32 |
0 |
2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考查 |
|
005D050 |
供应链与物流工程专题 |
2 |
32 |
0 |
2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考查 |
|
005D082 |
人工智能与信息系统专题 |
2 |
32 |
0 |
2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考查 |
|
实践环节(6学分) |
必修 |
|
文献阅读 |
1 |
|
|
2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考查 |
|
|
教学实践或专业实践 |
2 |
|
|
3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考查 |
|
|
学术报告 |
1 |
|
|
3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考查 |
|
|
劳动教育 |
2 |
|
|
2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考查 |
|
补修课 |
|
基础工业工程 |
|
|
|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
任选 二门 |
|
先进制造系统(双语) |
|
|
|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
|
|
生产计划与控制 |
|
|
|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
|
|
质量工程 |
|
|
|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
|
|
系统工程 |
|
|
|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
|
|
运筹学 |
|
|
|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
|
研究生三年学习期间写作量计划表
序号 |
课程名称 |
写作字数(万字) |
备注 |
1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1.5 |
必修 |
2 |
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 |
1.5 |
必修 |
3 |
管理研究方法 |
2 |
必修 |
4 |
计量经济学 |
2 |
必修 |
5 |
决策理论与方法 |
2 |
必修 |
6 |
决策优化建模与仿真 |
2 |
三选二 |
7 |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
2 |
8 |
先进制造理论与技术 |
2 |
9 |
研究生人文素质理论 |
2 |
必修 |
10 |
自然辩证法 |
2 |
必修 |
11 |
大数据分析方法与工具 |
1.5 |
选修(五选三) |
12 |
人因工程学 II |
2 |
13 |
服务运营管理 |
2 |
14 |
供应链与物流工程专题 |
2 |
15 |
人工智能与信息系统专题 |
2 |
16 |
文献阅读 |
2 |
必修 |
17 |
实践报告 |
0.5 |
必修 |
18 |
学术报告 |
1 |
必修 |
19 |
开题报告 |
0.5 |
必修 |
20 |
毕业论文 |
3 |
必修 |
21 |
其它 |
|
|
合计 |
29.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