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詹浩勇
性别:男
职称:教授
职务:系主任
学历:博士研究生
E-mail:124981773@qq.com
个人履历
1992.9-1997.6 广西大学 商学院 国际贸易专业(3+2班) 学士
2001.9-2004.6 西南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产业经济学专业 硕士
2009.9-2013.6 西南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产业经济学专业 博士
1997.9—2000.8 广西扶贫开发办公室 干部
2001.2-2001.8 广西南宁中义网络有限公司 项目经理
2004.7-2005.3 国海证券投资银行部 业务助理
2005.4至今 3522vip浦京集团官网经济与管理学院 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研究方向: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企业价值评估
主持参与项目
[1]项目名称: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影响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3CJY062)
来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经费:18万),主持,起止年月:2013.6-2018.8,鉴定等级:良好
[2]项目名称:经农户风险态度传导的贫困路径依赖与邻里贫困效应的形成及交互机制研究:理论及实验方法的实证(项目编号:71763005)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经费:27万),排名第二,起止年月:2018.1-2021.12
[3]项目名称:地方本科院校国际经贸类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实训体系构建与实践(项目编号:2016JGA253)
来源: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一般A类项目(经费:2万),主持,起止年月:2016.6-2019.11
[4]项目名称:当前柳州智慧城市建设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5BSL12)
来源:柳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经费:2万),主持,起止年月:2015.12-2016.11
[5]项目名称:柳州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柳经普办字[2020]5号)
来源:柳州市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课题(经费:1.5万),主持,起止年月:2020.5-2020.12
[6]项目名称:西部地区制造业新型化发展研究(项目编号:校科博17S01)
来源:3522vip浦京集团官网博士基金项目(经费:4.8万),主持,起止年月:2017.1-2021.12
[7]项目名称:广西智能制造发展的推进路径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7BJY004)
来源:2017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经费:3万),排名第二,起止年月:2017.7-2019.5
[8]项目名称:广西融入中国—东盟区域价值链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与深化路径研究
来源:2021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经费:自筹),排名第二,起止年月:2021.10-2023.6
[9]项目名称:加快广西工业新动能培育发展研究
来源:2020年广西特色新型智库联盟重点课题(经费:20万),排名第四,起止年月:2020.6-2020.11
发表主要论著
[1]詹浩勇,冯金丽,袁中华.我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选择——基于制造业内部结构分类的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7(10):92—107。CSSCI、中文核心期刊。社会评价: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全文转载。
[2]詹浩勇,冯金丽.西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4):102—109。中文核心期刊。社会评价: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全文转载。
[3]詹浩勇,冯金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群、国家价值链与西部地区产业升级[J].学术论坛,2015(5):36—40。CSSCI、中文核心期刊。
[4]詹浩勇,冯金丽.服装行业中小零售商虚拟集聚探索[J].商业经济研究,2017(4):69—70。中文核心期刊。
[5]詹浩勇.商贸流通业集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基于集群供应链网络竞合的视角[J].中国流通经济,2014(9):59-65。中文核心期刊。
[6]詹浩勇,冯金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机理与实证检验[J].商业研究,2014(4):49-56。中文核心期刊。
[7]詹浩勇.我国产业结构变迁与就业的互动关系探讨[J].现代经济探讨,2010(3):31-34,62。CSSCI、中文核心期刊。
[8]詹浩勇,冯金丽,李德伟.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探索——印度新型工业化案例的启示[J].贵州社会科学,2007(11):94-99。CSSCI、中文核心期刊。
[9]袁中华,詹浩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知识分工与国家价值链构建[J].宏观经济研究,2016(7):98-104。CSSCI、中文核心期刊。社会评价: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国民经济管理》全文转载。
[10]詹浩勇,冯金丽.智慧城市与产业协同化研究:基于柳州的实践[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21。
[11]冯金丽,詹浩勇.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影响及对策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9。
荣誉与获奖
◇广西特色新型智库联盟专家库第一批专家
◇2019—2022年广西本科高校经济与贸易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广西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我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选择——基于制造业内部结构分类的研究(论文),排名第一,2018年。
◇广西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知识分工与国家价值链构建(论文),排名第二,2018年。
◇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基于三矩结构范式的国际经贸应用型创新人才职业能力实训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排名第二,2017年。
◇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应用型地方高校“校行企”协同创新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排名第八,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