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也叫五菱集团。它是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之一,总资产达30.16亿元,员工8400人。作为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的所属的柳州机械厂,现占地面积92.2万平方米,在职职工1700多人。现在主要从事内燃机开发和制造,有50多年生产内燃机的历史和经验,先后设计和研制成功100多种型号的汽油机、柴油机及其配套产品,为国家大型二类企业,中国500家最大机械工业企业之一。企业拥有总资产10.8亿人民币,年产35万台发动机,居全国汽油汽车发动机生产企业的前列。
在五菱集团这个大型企业里,匡家镇曾先后担任过三个二级分厂、公司的负责人,也当过主管销售产品的经理。他的这三次任职都是临危授命,然而他都干得很出色,就像一块好钢总是被放置在刀刃上。
1969年,17岁的匡家镇进入柳州拖拉机厂当工人。一进厂,他就跟着车间的师傅、学徒认真的一边实习一边工作,学了许多全面的知识和技能,除了镗床以外,刀具,焊接以及拖拉机的几大零件的铸造模具他都做得出来。他就成为了一名心灵手巧、技能全面的技术工人。
然而,他并不满足于自己这点手上的技能与技巧,他渴望能到大学里去深造。1985年广西工学院迁地柳州,他考取广西工学院管理系经济管理专业,终于圆了他的大学梦。匡家镇是一块好钢,这块好钢经历了生产一线熔炉的长期锻造,也经历大学这一熔炉的精炼。
他很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在学校的学习很刻苦。他多次获得奖学金,写的论文也比较优秀,成为广西工学院在柳州建校的第一批毕业生。
小厂掌门初试锋芒
1987年,刚从广西工学院毕业的匡家镇就任命为柳州微型汽车厂(五菱的前身)第一汽车配件厂的厂长。当时的柳微第一汽车配件厂是一个劳动服务型企业,办厂的宗旨是“就业前安置培训,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工厂以工棚作厂房,整个工厂只有一条生线,仅能生产汽车的门锁、油管等少量的产品,经济效应不佳,全厂净资产只有300万元,而每月的产值不足18万元。匡家镇决心改变这种现状。匡家镇分析了企业的状况后,提出了“以杂养专,前店后厂”的经营方针,用汽车棚架的收入来支持汽车零部件的发展,重新整理产品图纸,编制工艺,制造工装模具,把汽车零部件的产量提高;同时抓自产配件和其他配件的销售市场,增加企业的收入。在连续5年的时间里,他干劲十足,精力充沛,长期泡在工厂里与工人们同甘共苦。每天包括吃饭睡觉的时间,他只能休息8个小时。他打趣地说:“我要做一个好的指挥员,也要做一个好的战斗员。
经过7年的奋斗,工厂建起了标准厂房,净资产增加到3000万元,每月的产值300万元,厂里的三条生产线同时生产,新开发了汽车座椅、上下悬臂、门琐、升降器、油管等6大系列的十几个产品,形成了五万台套的生厂能力。为了解决模具塑料件问题,他亲自到桂林、浙江与配套厂家谈合同与技术问题,使工厂的产品不仅成为柳州五菱集团的配套产品,而且还打入了市场,为湛江、广东三星汽车厂和农用车厂配套。企业在1991年至1992年被评为厂先进分厂,获自治区“劳服企业”二等奖。匡家镇1990年至1991年被评为机械厅“先进管理者”、1991年度获厂级重大科技成果奖、1993年荣获“五菱劳动奖章”。
两抓一保又显身手
1994年,匡家镇调到五菱实业公司任总经理。该公司是集福利、服务、商贸、生产、维修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但是企业商业亏损,服务质量差,生产无主导产品,银行欠贷达500多万元,应付工资达500多万元,在建工程有300多万元没有结算,除了配件部门赢利外,其他部门都不赢利。管理上混乱,经济状况不佳,企业举步艰难。
他上任后,针对这些困难提出了“抓两头,保中间,重塑企业形象”的方针,或称“两抓一保,重塑形象”。所谓“两抓”就是:一、抓没有完工的基建工程尽快完工,保证工厂从旧址搬到新的厂房;二、抓产品移植,增加零件品种、产量;“保中间”,就是砍掉亏损的四家商业门市部,把资金、人力转到产生一线。对有利润的配件公司,抓扩大市场、增加收入、减少库存。“重塑企业形象”,就是通过召开各种座谈会,听取意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重新建立企业信誉,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经过两年的努力,实业公司终于旧貌换新颜,进入了良性循环的滚动式发展阶段。首先扩建了厂房,增加了三条焊接线,购买了35台悬挂焊机、7台座焊机、2台数控车床,形成了6万台车厢的生产能力,中、小件冲压件10万台/套的生产能力;公司还与香港弘大公司合资成立柳州金菱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其次是开发了焊接、安全袋、车箱、车门板、大型冲压件等新产品,同时还销售汽车。到1997年企业的净资产增加到7000万元,并收购了柳州市塑料四厂。在管理方面,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一套完整、科学并运行有效的管理机制。在此期间,他还到中山大学攻读研究生,并获得了硕士学位。实业公司被评为“先进单位”和“文明单位”,他本人再次获得“五菱劳动奖章”。
四个第一再铸辉煌
1998年,他被调到柳州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任常务董事、五菱汽车厂副厂长兼销售公司总经理。当时工厂销售工作陷入困境,所有产品都是赊销,产品卖不出去贷款收不回,应收债款多达13.7亿元。市场营销网络混乱,内部管理松懈,责任不清,规章制度不全,奖罚不分明。摸清了情况以后,他就明确了销售公司整顿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明确目标责任到人,五项挂钩奖罚分明,摸准市场策略得当,抓收入清旧帐,抓管理建网络,抓思想转观念。”
在实际工作中,他明确领导分工,下达区域及办事处指标,打破平均分配奖金实行绩效挂钩;以制度规范经营工作程序,改变领导说了算批示就是政策的行为;成立清欠小组,摸家底收旧帐;三次调整营销人员,把一批有学历懂业务、有干劲的青年推向第一线放在领导岗位上,把一些文化程度低、懒、散、差、工作有重大失误的工人分流下岗。匡家镇自己常常夜以续日的工作,收集信息,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对应的方法,并挤出时间学习营销领域中的理论知识。他还参与编写工厂ISO9000经营服务的质量程序文件,并按照机械工业部企业管理标准编写出一整套营销程序文件,共计50多份。这就使销售公司的日常工作完全在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下运行。
匡家镇是个实干家。他不仅将自己在大学里学到的经济管理运用到实践中,还阅读了不少国内外关于汽车营销的理论书籍,并吸取国际上大汽车公司如丰田、福特、通用、大众的营销经验的精髓,同时细心观察分析五菱几年来营销的做法,探索出一套适合五菱未来营销必须遵循的运行方式。每年的商业政务、服务政策、市场促销方案他都亲自起草,并编制年度工作计划。他提出的合理布局营销网络,统一到岸价格、合同分类法等,使奖励差异化、产品价格化、制度化;他提出的“保障商家利益,真诚面向用户”的营销理念和“真诚面向用户,共树服务品牌”的服务理念,形成了具有五菱特色的营销理念和价值观,极大地调动了经销商和特约站的积极性。
负出多少汗水就会有多少回报,辛勤地工作也带来丰硕的成果。三年间,他就是用自己的努力,收回了8亿多的欠款。2000年销售公司创造了微型车行业的四个第一:是第一个月销售收入过4亿元的单位,是第一个执行款到发货的单位,是第一个应收帐款最低的单位,是第一个库存量最少的单位。2000年含税收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23.8%,销售汽车116170辆,比上半年增长33.83%,市场份额占同行业22.35%,比上年度增长40.3%,使五菱公司在全国汽车行业排位中从第九位升到第七位。
匡家镇用他自己的努力不仅改变了五菱销售公司的面貌,而且为企业生产、技术改造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证。他还整合了五菱集团在全国的营销网络,形成了一整套规范的营销方式。为五菱公司市场的稳定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2002年,由于工作需要,匡家镇又回到五菱集团担任副总经理。2005年,匡家镇担任五菱集团柳州机械厂党委书记兼常务副厂长。他表示要在新的岗位上再创新的业绩,继续为五菱做出更大的贡献,创造五菱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