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党委书记赵君讲话

学校党委副书记覃萍主持会议

会议现场
5月11日下午,学校在东环校区启迪K栈孵化基地路演厅,召开“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办学思想大讨论学生工作主题沙龙。学校党委书记赵君,学校党委副书记覃萍,学工部(处)、研工部(处)、校团委主要负责人和各二级党组织副书记参加会议。会议由覃萍主持。
与会人员围绕“疫情防控背景下学生工作的机遇与挑战”主题,聚焦疫情防控形势下如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进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对策,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作了主题发言和交流发言。
赵君对大家的发言给予了充分肯定。结合自己的学生工作经历,他分享了对辅导员新时代工作理念的几点思考:一是要做青年学生思想进步的引领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学生成长,在答疑解惑中促进学生进步。二是要做青年学生工作实践的示范者,坚持言传身教、以身示范、率先垂范相统一。三是要做青年学生工作方法的指导者,做好传帮带,助力青年全面成长。赵君强调,在学生工作中,要警惕“温水之蛙”“岸边之蛙”和“井底之蛙”心态,坚持立足岗位守正创新,着力提升学生工作水平,推动育人工作高质量发展。
疫情常态化管理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与会人员交流发言
学工部(处)部(处)长陈克文表示,疫情下的思政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坚持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深度融合,坚持隐形教育与显性教育深度融合,坚持五育并举与三全育人深度融合,坚持线上平台与线下活动深度融合,提升辅导员思想引领的能力,丰富思政教育的形式,创新思政工作渠道。
研工部(处)部(处)长廖志高表示,在研究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中学生存在个人需求差异化、偏向专业技能忽视思政教育等难点,需充分利用新媒体等外围环境宣传正能量,加强爱国教育以及学生的归属感。
校团委书记朱广生表示,近期学生工作中出现的的问题并非偶然,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应从学生角度去思考,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医学部党委副书记、学工办主任、团委书记蓝娟表示疫情背景下要用“医言医行”加强医学生思政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坚定从医理想,心怀天下,心怀人民,心系祖国,将个人理想的实现融入到实现“健康中国”的过程中去。

与会人员交流发言
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韦齐齐表示,要增强危机意识和风险意识,主动求变,善于应变,通过四个“改变”,推动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
医学部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党政办主任蒋智华表示,辅导员工作要“走心”、“强力”,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要攻心、要强化政治能力、服务能力以及思想引领能力。
工程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何兴旭表示,面对网络各种思潮,学工队伍要及时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引导工作,要经常性深入班级、宿舍、学生活动中,宣传政策、讲清形势和任务,引导学生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外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杨章成表示,通过聚焦五个意识,画好思政教育工作最大同心圆。坚持问题导向,增强精准意识;强化行动落实,增强服务意识;同频共振,增强大局意识;建立家校联系,增强联动意识;主动对标先进,增强学习意识。

与会人员交流发言
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韦耀宁表示,在学生工作中要建立健全学院学生工作管理系统,抓好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两支队伍、做好学生的关注关心关爱。
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沙磊表示,在思政工作中,我们可以培养学生代言人,加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升学生对于集体的热爱和维护。
疫情防控形势下,推进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对策

与会人员交流发言
微电子与材料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李俊明表示,应对疫情防控形势下就业工作,需要构建“一重心、两重点、三精准、四队伍”就业工作体系:始终以就业工作为重心,强化情感关怀、解放思想,精准把握就业清单、就业政策、就业帮扶,抓好“领导班子、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四支工作队伍。
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何曲波表示,就业工作要做到“五精准”,即就业进程推进、就业信息供给、就业服务发力、就业指导施策和就业动态掌握精准。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谭璐表示,可以使用以系统工程为方法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因为做好就业工作既需要政府、高校、学生的努力,也需要社会各领域、各环节充分协同;既需要学工队伍、专业教师、学生本人的努力,也需要教学科研组织人事部门和企业、各环节充分协同。
电计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黄剑华表示,就业是“跑”出来的,要主动出走校门推销学校,推介毕业生;深入市场,了解企业需求,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为毕业生提供广阔的就业平台。要强化落实责任,完善就业工作奖惩机制,构建“学院统筹、领导负责、全员参与、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就业工作格局。

与会人员交流发言
生化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钟兴表示,就业工作要有“尺度”,建立健全全员参与就业机制,调动全员参与就业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业工作也要有“温度”,需要在就业工作中投入感情,以情促就业。
体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彭发胜表示,应完善学院就业工作体系,引导专业老师参与就业工作,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就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