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来,是谁在我们身边践行着“广西精神”?是谁给八桂大地带来最深的感动?2日下午,在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与自治区文明办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广西公民楷模新闻人物”评选活动颁奖典礼上,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他们当中有在异国他乡维和的好儿郎、寄情瑶山好青年、精武戍边超级兵、义举仁心好村医……他们是一群爱国敬业的平民英雄,是一群善良热心的当代雷锋。
在评选活动颁奖典礼上,还举行了《感动八桂——广西公民楷模新闻人物谱》新书首发暨授书仪式,该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对前两届“广西公民楷模新闻人物”的事迹予以结集,认真筛选收入了22名广西公民楷模新闻人物奖和10名广西公民楷模新闻人物提名奖的典型事迹,让更多的人们更好地去了解公民楷模,将他们的精神发扬光大,并向十二位热心读者代表赠送新书。
异国维和好儿郎——何荣、方梓丞、陈煌明
柳州市消防支队干警何荣、方梓丞、陈煌明,他们从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跟随中国第二支赴南苏丹维和警队执行维和任务,在动乱不断、条件艰苦的异国他乡,他们竭诚奉献、热心服务,曾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彰显了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谱写“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消防”的维和友谊之歌,他们3人被誉为广西“消防维和三郎”。他们为南苏丹建设作出突出贡献,均被联合国授予崇高荣誉——和平勋章。
颁奖词:异国他乡,三位壮乡好儿郎。急险危难,乃至硝烟战火,生死存亡,你们义无反顾,驰骋疆场。维和使命重,青春勇担当。英雄好男儿,英名异国扬。
起舞乡土追梦人——吴月田
崇左市扶绥县东罗镇厚寨村渠吃屯通向外界唯一一条约3公里长道路崎岖且泥泞,多年来因为资金匮乏问题,村民走一趟都是两脚泥。为了帮助村里修路,吴月田带着一群刚学广场舞不久的村妇,顶着他人怀疑的目光,克服重重困难报名参加《中国梦想秀》栏目,通过精彩的舞蹈和感人的故事,她们最终获得栏目及其邀请嘉宾多达15万元的赞助。在本报连续报道下,扶绥当地一家企业也对其捐助5万元修路款。目前,虽然修路款尚缺口10万元,但她们依然坚信,这条泥泞的道路总会修好。
颁奖词:在乡间,你闻鸡起舞,辛勤耕耘;在城里,你踏歌起舞,华丽绽放。一条泥泞的山路,是你和姐妹们的大舞台,你们用女性的热情和担当,踏平坎坷,终成大道。谁说女子不如男?巾帼舞起半边天。
血浓于水好义工——罗智
37岁的罗智,家住北流市区,是一名退役伤残军人。13年来,他坚持无偿献血,通常一个正常成年人身上的血液量约5000毫升,而他的献血总量达到66200毫升。也就是说,他无偿献出的鲜血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全身血量的13倍多。连他本人都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得益于他无偿献出的鲜血,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受人尊敬的大好人,却被确诊患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生命垂危,50万元医疗费让他本不宽裕的一家陷入困境。为了助他早日战胜病魔,政府机构及社会各界爱心组织和人士纷纷慷慨解囊。
颁奖词:“我不能把生命给你,就把我的血液给你。”一句话,13年,献血6.62万毫升,堪比13个成年人血液的总量。那一滴滴的鲜血,是跳动的心,是暖暖的爱,是深深的情。好人,自有好报。
寄情瑶山好青年——杨可书
百色市凌云县伶站瑶族乡中学32岁乡村教师杨可书,扎根大石山区乡村学校,用了7年的时间,以一己之力为山里的孩子募集了250万善款,为了孩子,他曾失去了爱情。结婚时,因多年执着于瑶寨公益行动,他没钱买房、买结婚戒指和拍婚纱照,但他亲手为新娘缝制了嫁衣,婚礼上,两位新人还宣布,将宾客们的礼金将被用于长期资助9名瑶族孩子求学。杨可书获得了中国网事感动2012第三季度网络人物称号,以他为原型的励志电影《我的七年》也拍摄完成。
颁奖词:世界上最短的诗:网;你却把现实中的“网”,做成世界上最有意义的事:善。10年,你的青春如歌,爱情如诗,岁月如水——大山的点滴改变,孩子脸上的笑颜,成就你可大书特书的梦想。
百姓亲人“阳光姐”——罗萍
南宁市公安局兴宁派出所民警罗萍,在社区维稳、侦查破案、矛盾纠纷化解、人口管理、群众服务等方面作出了贡献,先后荣立三等功1次、个人嘉奖1次,被评为南宁市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先进工作者、兴宁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工作先进个人和兴宁分局社区民警基础工作先进个人等。罗萍被战友和社区居民们称为身边的“活雷锋”、社区里的“女雷锋”。
颁奖词:你总在身边,嘘寒问暖;你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你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你做的每一件小事,都是老百姓的大事。越是平凡,越显不凡,越是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
腿残不改园丁路——李祖清
意气风发,两条腿走上回乡任教的山路;突来横祸,拄着双拐用“4条腿”奔走在山间的教学点间;被迫截肢,装上义肢拿着竹杖“3条腿”依然不弃教学路……桂林市灌阳县洞井瑶族乡野猪殿小学瑶族教师李祖清,35年来一直在山区执教。因为一次在山中家访被毒蛇咬伤腿部,导致腿部一直患有严重疾病直至截肢。这些年来,他“腿的数量”虽然在变化,但他仍记得自己最初的梦想——“帮我们山里培养些自己的人才”。
颁奖词:大山里,你种下自己的梦想。37年,你精心浇灌着一个个希望。即便遭遇伤病,你亦没有半路返航。千万里坎坷路,你踽踽独行,埋头,前望,一片衷肠。
义举仁心好村医——胡纯义
2010年,退休后的胡纯义自愿来到全州县乡镇,在荒村野岭自租一套废弃的破房,冒着凄风冷雨,为十里八乡的百姓义务看病治伤,不仅分文不收,而且还花去了自己的4万多元积蓄。他4年如一日,不辞辛劳、无私助人,只为医者仁心的精神追求。
颁奖词:退休下乡,不怕苦;终日义诊,不收费。医者怀仁心,妙手能回春;仁者心更善,赢得美名传。人如其名胡纯义,纯粹为义动万人。
投桃报李孝顺子——李永忠
八旬老人董少兰无依无靠之时,被她早年当保姆时抚育过的孩子李永忠接回家,10多年来一直当成母亲赡养。李永忠和妻子对老人许诺:只要有我们一口
饭,就有你一口。李永忠一家并不富裕,夫妇俩摆过地摊,开过出租车,现在也没有固定工作。尽管如此,夫妻二人却想尽办法让董少兰过得舒心安逸。李永忠一家照顾董少兰的故事,与香港电影《桃姐》的剧情有很多相似之处。李永忠敬老爱亲、知恩图报,他的孝心义举尽显人性之美,是柳州百姓身边的“孝义汉子”。
颁奖词:40年前,她用怀抱,给了你温暖;40年后,你用家庭,给了她港湾。世事变幻,人生轮回,何为回报?你的投桃报李,彰显爱在人间。
精武戍边超级兵——李树德
他是胜任“能打仗、打胜仗”要求的先进人物。12年前,他来到祖国南疆成为一名边防战士,普普通通,并不起眼;12年后,他成长为一名全能型优秀业务骨干,获得全军“爱军精武标兵”、“优秀士官”、广州军区“军事训练尖子”荣誉,被解放军报社评为“全军和武警部门百名好班长”新闻人物,而参加中央电视台“超级战士”选拔赛,更让他收获了一个响亮的称号——“超级战士”。他用第一意识、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诠释了一名精武强能战士的成长。
颁奖词:十三载锻造,四千日练兵。数不清的摔爬滚打,挥不尽的辛勤血汗,凝聚成铿锵荣誉——“超级战士”。边境线上,你威严伫立,站出一道风景,站出千家万户的安宁。
公益接力红豆红——祝启武
祝启武从事公益工作10年,2008年至2013年一直在广西从事基层公益工作,在红豆社区多次发布报道过其组织的公益活动事迹。2013年9月祝启武因为参加公益工作生病,在生命垂危之际得到各方爱心救助,并引发国内第一个为公益从业者解危助困的公益基金诞生。
颁奖词:当你倒下,无数人为你揪心着急;当你站起,公益之路又得以继续。家是你的驿站,公益是你的旅途,长路漫漫延伸,未有穷期。你是一个爱心符号,更是公益事业的传奇。
特别奖:
舍生取义国企魂——吴昆
他是广西投资集团黔桂公司副总经济师、金洲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但他从不高高在上,而是质朴亲和,关爱员工有如父兄;他哪里有需要有困难就出现在哪里,与一线工人同吃同睡同干活,甚至被误以为是农民工;为了抢救被困员工,他坚持最后一个撤离,员工全部脱险,他却永远离开了。
颁奖词:危难之际的一句“我押后”,你把生的机会留给员工;弥留之际的一句“我还在”,让每一个在场的人为你潸然泪流。但你“食言”了,最终走了……让我们洒一碗酒,碗里是岁月峥嵘;鞠一个躬,那是情义的荣光。
大善无名一布衣——隐名老人
他是一位80多岁的耄耋老人,住的是月租70元的单位宿舍,平日粗茶淡饭,从不乱花一分钱。但是本报倡议的爱心捐款活动,他几乎没有落下一次,10年来已经为各种需要帮助的人捐款10多万元。但是每次捐款他都不愿留下姓名,有时候自己辗转十几公里坐公交车把钱亲自送到报社再辗转回去,他的工资存折上每个月仅留一点生活费,最少的时候只留下200元过日子。他慷慨行善,自己却蜗居一室,那一摞汇款单,是他最大的财富……
颁奖词:你不富有,却舍得竭尽付出;你不留姓名,却让人深刻铭记。人生暮年,你如一道光,把弱者的人生照亮。一沓沓的捐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你的粗茶淡饭,却胜过锦衣玉食。2014广西公民楷模新闻人物特别奖:大善无名一布衣——隐名老人。(伍永志)